首页> 中文学位 >MSCT门静脉成像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栓塞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6h】

MSCT门静脉成像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栓塞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论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分流侧支血管的研究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技术的研究,更好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并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本文搜集了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间进行CT增强检查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78例,均经上消化道内镜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53.2岁。对42例上消化道出血且明确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相关侧支血管的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并比较其MSCTP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关侧支血管显示的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 采用Somatom Senstation 64层螺旋CT机。检查前口服600-800ml清水,急性出血患者禁水。选用非离子性对比剂碘海醇(350mgl/ml),从外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剂量为1.5~2.0ml/kg体重,3.5ml/s的注射速率。门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60s-70s。门静脉期重建图像层厚2.0mm,重建间隔1.0mm。 把门静脉期原始图像输入Wizard工作站,进行门静脉及侧支血管重组。重组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法、最大密度投影(MIP)法、容积显示(VR)法,重组图像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分支、脾静脉及肠系膜上、下静脉,食管胃静脉及与之相关的侧支血管。 参照Sarin等的分型,将78例患者的MSCTP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为三型:食管胃静脉曲张Ⅰ型(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EV1)、食管胃静脉曲张Ⅱ型(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EV2)和孤立性胃静脉曲张(isoalated gastric varices,IGV)。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的侧支血管包括胃肾分流血管,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LGV)、胃后静脉(posterior gastric vein,PGV)、胃短静脉(short gastric vein,SGV)。 采用SPSS12.0统计包,对照42例介入治疗病例的术前MSCTP与术中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每一个病例侧支血管,二者之间的差别采用x2检验。 结果: 食管胃静脉曲张类型:78例均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显示率100%。食管胃静脉曲张Ⅰ型46例(占59%),食管胃静脉曲张Ⅱ型23例(占29%),孤立性胃静脉曲张9例(占12%)。食管静脉曲张伴食管旁静脉显影23例。 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支血管的特点:LGV显示56例,占86%,其中LGV起自门脉主干32例,起自门脾静脉角6例,起自脾静脉18例。PGV/SGV显示21例(其中14例合并LGV增粗),占32%。胃肾和/或脾肾分流7例,占11%。门脉海绵样变9例,占12%,其中6例难以分清供血血管起止,3例LGV起自脾静脉,仍可见迂曲扩张。6例食管静脉轻度曲张,未能显示供血血管。42例2种检查方法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支血管显示的差异性检验,(x2=2.00,P>0.05),表明二者无显著差异。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其它侧支循环:附脐静脉增粗8例,5例合并腹壁静脉曲张。奇静脉、半奇静脉增粗31例,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增粗5例。 血栓显示情况:9例海绵样变(均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可见门静脉血栓,管腔完全阻塞。3例门静脉血栓阻塞部分管腔,起自门脉主干的胃左静脉仍增粗并可见对比剂充盈。2例脾静脉血栓阻塞部分管腔,发自脾静脉的胃左静脉及食管下段静脉仍明显增粗。不影响栓塞治疗的门静脉系统血栓,未在本研究观察范围之内。 结论: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明确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情况,直观地显示供血血管,了解有无门静脉的血栓及血栓范围,术前了解供血血管的情况,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缩短手术治疗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