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6h】

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校药学系、检验系、放射系、护理系、医学系五个系共1929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1) 采用针对学生特征编制的伤害情况调查表,对其在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一年内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伤害次数、伤害类型、伤害时间、伤害地点、受伤形式、伤害处理、伤害程度、受伤部位、就医天数、有无陪人、休息天数、伤害花费等共12项。(2) 采用自编人口学特征调查表,调查大学生家庭状况和一般情况,包括学生所在系部、年级、性别、生日、民族、在家排行、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父母职业、学生是否打工、是否勤工俭学、是否参加社团活动、是否走读等共14项。(3) 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大学生人格特征进行评估。对大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用t检验、x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结论: 1、一般流行病学特征(1) 意外伤害的年发生率为9.7096; (2) 非独生子女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在非独生子女中,排行高低与意外伤害发生无关;勤工俭学学生高于非勤工俭学学生;打工的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不打工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不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居前六位的伤害依次为跌落/碰撞伤、车祸/车辆伤、中毒、钝锐器伤、动物/昆虫咬伤、烧烫伤;一年中伤害发生以秋冬季多见,其中1月份最高,从6月到11月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伤害地点主要在校园内,其次在家中和在上放学路上;伤害部位最常见的是下肢(腿部),其他依次为头面部、上肢。伤害的原因主要为体育运动、食用不洁变质食物、玩耍、自行车、摩托车、上下楼。学生伤害发生的形式以自伤为主,伤后主要由家人和自己处理。 2、人格健康状况的基本情况男生、女生间精神质纬度、掩饰性纬度间差异有显著性;父母离异的学生与父母未离异学生间掩饰性纬度差异有显著性;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和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间神经质纬度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年龄的学生间精神质纬度、内外向纬度差异有显著性; 3.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1)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否独生、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意外伤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独生子女发生伤害的可能较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低其子女意外伤害的发生风险较高。 (2) 人格因素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精神质纬度为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神经质纬度为意外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 4.对策与建议应针对学生的人格特点及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开展预防意外伤害与心理行为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对意外伤害的预防意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