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聊斋志异》中“知己”内涵研究
【6h】

《聊斋志异》中“知己”内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第一章作为文化背景的“知己情结”与作为爱情理想的异性知己

第一节作为文化背景的“知己情结”:男性同性知己故事

第二节作为爱情理想的“异性知己”:“异性知己故事”的解读

第二章 “知己”的最高境界:女性同性知己故事中的“古君子之交”

第一节女性同性知己故事概述

第二节女性同性知己故事隐含的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第三章从蒲松龄的身世经历谈《聊斋志异》“知己”的深层内涵

第一节 蒲松龄的身世经历及其“知己情结”

第二节 蒲松龄的“知己”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不朽名著,作为特定时代的一部杰出代表怍,《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除了寄托着蒲松龄个人的悲喜和理想,更承载了情感、婚姻、社会、政治、文化等太多的内涵,而这些丰富的内涵使得这部短篇小说变得异常深邃厚重。本文认为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深层动机之一,是对知己的极度渴望和倾情想象,因此,从知己情结出发解读《聊斋志异》,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情节、人物以及叙事手法中蕴含的深意。 本论文的价值及创新之处在于寻求以“知己”、倾诉“孤愤”的创作动机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作者渗透在整部小说中的“知己”内涵,将其分为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此外,将作者的女性观和友情观结合起来,剖析作者为何在女性同性知己情谊关系上寄托自己友情观的最高理想,揭示了作者在女性知己关系上寄寓的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深切体验,以及隐含其中的双重批判。而且,这种多重叙事凸显了蒲松龄深层的创作动机及其高超的叙事技巧。 本文试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分别探讨《聊斋志异》中“知己情结”的两个方面:一是男性同性知己故事中体现的作为“士为知己者死”文化背景的内涵;二是由两性爱情升华出来的异性知己之情,多体现为“红颜知己”故事。 第二部分探讨了作者寄托在女性同性知己情谊关系上的“古君子之交”的道德理想,并探寻了女性同性知己故事所隐含的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从男权文化反思以及等级制度批判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以“知人论世”之法,从蒲松龄的身世经历切入探讨《聊斋志异》“知己”的深层内涵,并从中得出蒲松龄个人心目中“知己”之标准。他一生受儒家君子人格的教育、熏染,以及游侠思想的影响,给了他独特的“知己”观,他的“知己”观又赋予了《聊斋志异》“知己”情谊深刻而丰富的多重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