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万花筒—论戴维·洛奇《小世界》的艺术特色
【6h】

万花筒—论戴维·洛奇《小世界》的艺术特色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Art of Fiction

1.1 Two Roads: Realism and Experimentalism

1.2 Lodge: A Novelist at the Crossroads

Chapter Two Contrast: The Academic World as a Kaleidoscope

2.1 The Small World and the Big world

2.2 Degradation and Rescue

2.3 Contrast in Characterization

2.3.1 Innocence and Sophistication

2.3.2 Pursuits of Material and Physical Desire

2.3.3 Purity and Filth

Chapter Three Intertextuality: The Text as a Kaleidoscope

3.1 Intertextuality: An Introduction

3.2 Intertextuality of Small World with Literary Texts

3.2.1 Intertextuality with The Arthurian Legend

3.2.2 Intertextuality with Other Literary Texts

3.3 Intertextuality of Small World with Non-literary Texts

3.3.1 Intertextuality with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ies

3.3.2 Intertextuality with Lodge's Academic Experiences

3.4 Intertextuality: Thematic and Structural Device

Chapter Four Narrative Strategy: The Narrative Art as a Kaleidoscope

4.1 Binary Structure

4.2 Narrative Focalization

4.3 Spatial Form

4.3.1 Review of Spatial Form

4.3.2 Spatial Form in the Title

4.3.3 Spatial Form in the Frame structur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戴维·洛奇(1935-)被誉为英国当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之一。他以丰富的创作成果享誉世界文坛。他的“校园小说”,尤其是他的“校园三部曲”1——《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一直是国内外评论界的关注点。其中,《小世界》可谓是洛奇创作颠峰的代表作品,也是有关洛奇小说研究的热点。大部分西方批评家和小说家都把这部小说看作是描写西方学术界的喜剧。还有许多西方汉学家把它称为西方的《围成》(王逢振2)。 20世纪下半叶,英国小说在写实和试验两股潮流的相互交替中向前发展。在这个文化多元主义时代,一部作品里往往汇集了各种迥然不同的风格。洛奇的《小世界》恰恰就产生于这种多元的文化语境之中,所以很多学者得出了其是典型的后现代文本这种结论。但本文作者认为《小世界》一方面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伟大传统,同时又吸收了实验主义的技巧革新因素,使他的小说文本呈现出独特的、各种各样的艺术特色。洛奇使用这些万花筒般的艺术特色是为了刻画出后现代社会中万花筒般的学者世界的真实画面,是为了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世界,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人文主义关怀,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同时,万花筒般的实验技巧又是洛奇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突破和发展,对当代英国小说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小世界》的艺术特色以及其对表现主题和反映洛奇小说艺术的意义,揭示洛奇对英国小说未来发展方向的答案:将传统的现实主义与实验主义的革新技巧融合在一起。 论文共分六部分:有绪论、四章正文及结语组成。 绪论简要介绍了洛奇及其创作经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洛奇和《小世界》研究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战后英国小说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战后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两股潮流交替发展。为了更充分了解《小世界》艺术特色的功能,第二部分阐述了洛奇的小说艺术。 第二章分析了对照手法在《小世界》中的广泛运用及其表现现实主义严肃主题的作用。鲜明的对照展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万花筒般的学者世界,一个被物质和欲望征服了的世界,揭示了洛奇对20世纪下半叶现实世界的极大关注。他批评了一些学者对物质和肉体的追逐,同时赞扬了一些学者对精神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通过分析对照手法,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洛奇的人文主义精神,他试图通过作品创造美好社会,帮助人们发现并过上美好生活。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小世界》的互文性特色及其表现主题和强化主题结构的作用。通过万花筒般的文本,互文性手法既表现了《小世界》的现实主义主题,又为其提供了整体统一性。本章首先对互文性理论的总体介绍:起源、发展与演变。然后分析了互文性在《小世界》中的具体运用:与文学文本的互文性和与非文学文本的互文性。与亚瑟王传奇的互文性为小说提供了主要框架,同时,洛奇借助亚瑟王传奇的主题来表现《小世界》的主题:后现代社会中学者们各种各样的追求。与《坎特波拉故事集》和《荒原》的互文性进一步表现了后现代社会中学者的精神状况犹如荒原,毫无生机和意义,需要被拯救。与非文学文本的互文性,洛奇意在表现自己对当代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理论的态度:他反对任何一种理论的独裁,赞成文化的多元性。洛奇在他的《小世界》中对互文性手段的大量使用,用他自己话说,是为了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统一性,揭示洛奇对小说表现手法的不断创新与试验。 第四章分析《小世界》的叙事技巧,揭示洛奇万花筒般的叙事艺术及其对丰富现实主义的重要意义。洛奇醉心于各种叙事新技巧的试验,通过二元结构,增强作品的统一性,同时又使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作者又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叙事聚焦,通过采用变换的聚焦,让读者知道他想让你知道了,隐瞒不想让你知道的,给读者一定的空间想像和猜测。空间叙事作为一种新的叙事技巧,打破了了传统的时空关系,不注重时间的连续性,强调空间的重要性,把所有事件并置在同一空间里。线性叙事逻辑虽然遭遇损毁,但作品的整一性反而在空间性的建立中得到升华。叙事技巧意在增强作品的统一性和强化作品的主题,进一步揭示洛奇对小说形式的不断创新与试验。 结语部分总结了《小世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表现主题和洛奇创作思想的作用。万花筒般的艺术特色揭示了洛奇的文学创作倾向和他的自由人文主义精神:将传统的现实主义与实验主义的革新技巧融合在一起。一方面,通过表现现实主义的主题,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对各种各样的创作技巧进行试验和运用。由本文的分析看出,洛奇充满自由人文主义精神,把传统的现实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的小说标志着战后英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方向:传统的现实主义与实验主义的革新技巧结合起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