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恶搞现象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
【6h】

网络恶搞现象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恶搞现象概说

第一节恶搞现象溯源

第二节恶搞的类型

一、游戏类恶搞

二、文字类恶搞

三、图片类恶搞

四、音乐类恶搞

五、影视类恶搞

第三节恶搞的手法

一、戏仿

二、拼贴

第四节 恶搞的对象

第五节恶搞的主体

第六节对恶搞的界定

第二章网络恶搞的文化成因探析

第一节恶搞产生的文化语境

一、大众文化的娱乐狂欢时代

二、后现代丰义融入我国文化语境

第二节恶搞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恶搞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二、网络为恶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第三节恶搞产生的社心理动因

一、情感释放与心理宣泄

二、反崇高的心态

第三章 网络恶搞现象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

第一节对青年亚文化的界定

一、青年文化

二、亚文化

三、青年亚文化

第二节从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透视恶搞现象

一、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

二、恶搞:青年亚文化的仪式抵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恶搞已成为一种风潮,形形色色的恶搞作品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已经上升为后现代语境下一起引人瞩目的文化事件。 网络恶搞以娱乐、搞笑为宗旨,采用戏仿、拼贴等于法颠覆经典、解构权威、消解中心、张扬个性、反讽社会,具有典型的亚文化特征。由于其生产者、传播者和受众主要是一批出生于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的青年,因此,我们可以将网络恶搞文化界定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网络恶搞文化代表了处于边缘位置、没有话语权的草根群体的利益,他们不满于精英阶层和主导媒体掌握话语霸权的现状,为了争夺话语权,草根群体通过“无厘头”、轻松搞笑的恶搞对精英霸权和主导文化进行颠覆和抵抗,拓展了话语空间,在想象层面上解决了一些尚未化解的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是,作为网络时代青年群体激情反叛的表征,网络恶搞所代表的只不过是一种狂欢的仪式,它既可能消失在主导意识形态的规训下,也可能淹没在商业的收编中,这一切消解了它原有的颠覆意义和抵抗意义。尽管恶搞这种亚文化难逃被规训和收编的命运,但笔者认为其在短期内不会销声匿迹,它会继续存在,恶搞者将会遵照“政治风险最小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继续生产恶搞作品,实现文化效用与经济效用双收。 本文主要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对网络恶搞现象进行解读。 第一章,对恶搞现象进行概述,考察了“恶搞”的来历并对恶搞现象进行溯源,对恶搞的类型、手法、对象、主体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恶搞进行界定。 第二章,对网络恶搞现象的文化成因进行探析,从文化语境、物质技术基础、社会心理动因三个维度解析网络恶搞兴起的原因。 第三章,对网络恶搞现象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进行解读,首先界定网络恶搞文化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然后通过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透视恶搞现象。从抵抗、风格化的仪式、收编的命运三个方面对网络恶搞进行了解读。 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对网络恶搞的命运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恶搞在短期内不会销卢匿迹,会遵照“政治风险最小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继续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