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乔治·迪基“艺术习俗论”的批判性研究
【6h】

乔治·迪基“艺术习俗论”的批判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艺术习俗论的提出

第一节艺术习俗论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艺术习俗论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艺术习俗论的提出

第二章艺术习俗论的特征

第一节循环性

第二节 自相矛盾性

第三节“超级民主性”

第三章撩开艺术习俗论的面纱

第一节 习俗论能否独立作为定义艺术的第三阶段?

第二节艺术习俗论究竟缺少什么?

第三节习俗论与现代艺术到底是什么关系?

第四章对现代艺术的反思以及定义艺术的必要性

第一节现代艺术的实质

第二节定义艺术的必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长久以来,为艺术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定义被视为艺术哲学(美学)的最基础性的任务。在漫长的艺术哲学史上,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个困惑人们已久的斯芬克司之谜至今也仍未被揭开。 面对传统美学关于艺术定义的几种理论的缺陷,以及分析美学的艺术不可界定的论调,更是为了解释类似于马瑟尔·杜桑(Marcel Duchamp)的“泉”这样的所谓艺术品所提出的难题,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乔治·迪基(George Dickie)宣称,只要转换一下为艺术定义的思路,为艺术品制定一些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即可定义艺术。于是,他在批判性地采纳了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等理论家的思想的基础上,运用一种调和折中的办法,以习俗论作为支点,在其美学代表作《艺术与审美》(Art and Aesthetics)和《艺术界》(the Art World)中提出了一种界定艺术的新理论--艺术习俗论,企图调和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矛盾,从而为艺术寻找一个底线。 迪基认为,“艺术是一定时代人们的习俗所规定的,任何一个人工制品,如果在一个特殊时代为多数人共同承认为艺术,那么它就是艺术。而且,随着习俗的发展,艺术的范围也会变化、扩大。”在他看来,习俗认为那是艺术,那便是艺术,习俗在一个东西成为一个艺术品一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看,这个别具一格的定义倒是完全符合当代艺术的真实情况;可是,艺术概念因此会被无原则地无限扩展,原本与艺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如今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艺术的领地,抹煞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艺术的概念更加模糊。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困惑并结合现代艺术的现状,对习俗论这种对艺术具有破坏性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全文共分为四章。 文章开头引言部分简明扼要地叙述了选题的目的。第一章阐述了迪基的艺术习俗论及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来源,并对构成艺术品的两个基本条件作了详细的解释。 在第二章中,习俗论的三个逻辑上的缺陷或者特征,即循环性、自相矛盾性和“超级民主性”,将会一一解析在读者面前。 第三章将会对习俗论作进一步更深层次的透视,通过对三个问题的剖析来揭示出隐藏在这个理论背后的虚弱与贫乏。 第三章也将涉及习俗论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第四章中,不得不对现代艺术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美国为中心的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是一种特别令人起疑心的艺术。它的那些产品究竟是不是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但是,习俗论不假批判地首先肯定现代艺术的产物都是艺术品,然后从理论上为之构造合法的依据。如果现代艺术或许不是艺术,那么作为为这种艺术进行辩护的习俗论,也将是一个失败。 最后,在文章的结语部分,将总结全文,并尝试性地提出为艺术下定义的可能的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