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路中型快速公交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研究
【6h】

路中型快速公交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来源

1.2研究背景

1.2.1现实需求背景

1.2.2 理论研究背景

1.3研究对象与目标

1.3.1 研究对象

1.3.2研究目标

1.4研究定位、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研究定位

1.4.2研究内容

1.4.3技术路线

1.5本章结语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2.1路中型快速公交乘客过街分析

2.1.1 国内外BRT系统规划建设现状

2.1.2公交专用道乘客过街设计

2.2传统交叉口行人过街问题研究

2.2.1行人交通基本概念

2.2.2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

2.2.3行人交通流模型研究

2.2.4行人通行能力模型研究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行人流到达规律

3.1离散型分布模型

3.2行人到达率数据采集

3.2.1交叉口的选取

3.2.2调查方案

3.2.3统计结果

3.3路侧行人到达规律

3.4路中乘客流到达规律

3.4.1 路中乘客流到达规律模型

3.4.2脉冲性分析

3.5到达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3.5.1 路侧行人到达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3.5.2 路中乘客到达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行人过街速度分析

4.1概述

4.2数据采集

4.2.1 采集方法

4.2.2调查地点的选择

4.2.3 调查对象的确定

4.2.4 样本分配

4.3行人步速特性分析

4.3.1 有无BRT站台对步速的影响

4.3.2 不同出行目的对步速的影响

4.3.3 人行横道不同区段的步速分析

4.3.4乘客流量对步速的影响

4.4行人过街时间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行人交通流模型

5.1调查方法

5.2行人交通流模型的建立

5.2.1 行人速度-密度关系

5.2.2行人流量-密度关系

5.2.3行人流量-速度关系

5.3与其他交通流模型的比较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研究

6.1研究意义

6.2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模型

6.2.1模型得到的通行能力

6.2.2乘客对通行能力的影响λ1

6.3通行能力值的比较

6.4建议与改善

6.4.1交通设计

6.4.2公交信号优先和行人过街协调控制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1.1主要结论

7.1.2创新点

7.2论文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路中型快速公交(以下简称BRT)专用道是作为保障BRT运行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路中型BRT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如何解决乘客过街问题,尤其是当BRT站台设在交叉口,乘客和行人共同利用人行横道过街的模式。目前,我国的BRT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此类交叉口乘客过街做系统性、深入性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依托于历山路--文化西路交叉口的调查数据,从宏、微观层面对此类交叉口行人与乘客的过街特性(包括到达规律、步速和交通流)和人行横道通行能力两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如下初步研究成果。 (1)分别研究了路侧行人和路中乘客到达规律。发现路侧行人到达规律的分布函数与统计问密切相关;路中站台乘客到达具有一定的脉冲性,受BRT车辆运行、站台设计和客流量等密切相关,并针对不同周期与振幅下的脉冲波,提出了不同的信号控制与过街设施建议。 (2)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步速。先分析了设有BRT站台人行横道的步速低于普通人行横道步速,并针对本文研究对象建立了出行目的、人行横道不同区段和乘客流量比例与行人步速的基本关系。 (3)基于实测数据,建立瓶颈区行人流三参数(速度、密度和流量)的基本模型,并与以往研究者的行人交通流模型相比较,得知整体趋势类似,但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尤其是行人速度--密度关系采用分段拟合更为合适。 (4)从行人流量--密度关系模型出发,得到人行横道理论通行能力值为4020p/h/m;在此基础上考虑乘客流量比例对通行能力的折减,最终得到不同乘客流量比例下的可能通行能力。 本论文深入分析了路中型BRT站点设在交叉口时乘客和行人混合交通流的过街特性,得到此类交叉口的行人交通流基本模型和通行能力模型,解决了路中乘客到达规律、人行横道通行能力计算等关键技术。论文的研究成果为此类交叉口人行横道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也为国内城市开展的BRT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同时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包括此类交叉口行人过街的行为特性、乘客过街与BRT优先的信号协调设计、此类站台对整个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影响、站台形式与人行横道的整体设计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