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切除太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比较
【6h】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切除太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比较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由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者行NBI电子染色及色素内镜染色检查,并行活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活检病理诊断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局限于粘膜层(m层)及粘膜下层上1/3以内(sml层)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共有5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共66灶,其中EMR治疗35例40灶,ESD治疗24例26灶。年龄在23-81岁之间,平均年龄57.4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4.4:1。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及术后随访,对这两种治疗技术在肿瘤直径大小、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复发率、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术前活检诊断上消化道早癌10例12灶,癌前病变49例54灶,术后病理证实上消化道早癌14例15灶,癌前病变45例51灶,诊断准确率为66.7%。平均肿瘤直径大小为14.3mm(5-30mm),其中EMR治疗组为13.2mm,ESD治疗组为16mm,P>0.05;平均操作时间为39.4min(4-143min),其中EMR组为26min(4-76min),ESD组为60min(11-143min),P<0.05。总体整块切除率为87.9%(58/66),其中EMR组为80%(32/40),ESD组为100%(26/26),P<0.05;总体完全切除率为81.8%(54/66),其中EMR组为72.5%(29/40),ESD组为96.2%(25/26),P<0.05。按肿瘤直径大小再次分组,<20mm组EMR与ESD组的整块切除率分别为90.6%、100%(P>0.05),完全切除率分别为81.3%、94.1%(P>0.05);≥20mm组中EMR与ESD组的整块切除率分别为37.5%、100%(P<0.05),完全切除率分别为37.5%、100%(P<0.05)。总体出血率为12.1%(8/66),其中EMR组为10%(4/40),ESD组为15.4%(4/26),P>0.05;总体穿孔率为1.5%(1/66),其中EMR组为0%(0/40),ESD组为3.8%(1/26),P>0.05;无一例发生狭窄,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性死亡。平均随访8.8个月(2-38个月),总体复发率为1.5%(1/66),其中EMR组为0%(0/40),ESD组为3.8%(1/26),P>0.05。
   结论:ESD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上完全切除率及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应用前景较广阔,须推广使用。但ESD操作复杂,用时较长,易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而EMR操作简便、用时较短,对于小于20mm的病变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仍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