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6h】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脑梗死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实验旨在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转归的关系,期望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方法:病例来源为自2009年12月1日~2010年9月30日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者。共分为①脑梗死组:选取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56例,年龄35-80岁,平均59.51±10.90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入院治疗严格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梗死组(LI)20例,病灶体积>10cm3;中梗死组(MI)18例,病灶体积5-10cm3;小梗死组(SI)18例,病灶体积<5cm3。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进行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重型(31-45分)17例,中型(16-30分)20例,轻型(0-15分)19例;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入院第7天时评分较入院时至少增加2分,并行头颅CT排除梗死后出血及其他血管病变所致新发梗死灶,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脑梗死组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26例,将入院第7天时评分较入院时减少的作为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30例;②对照组:同期选取正常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在42-70岁,平均59.66±7.33岁。均采取空腹静脉血4ml,两份,脑梗死组分别于发病后24h和7d采取,对照组分别于健康查体第1天、第7天抽取,其中一份血标本室温放置待凝固后2000转/分的速度离心10分钟后,收集血清,检测MMP-2浓度,另外一份送我院生化实验室检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指标。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的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脑梗死组(发病24h-48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脂蛋白有显著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构成、冠心病、脑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饮酒、甘油三脂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血清MMP-2水平-在病程24h内、第7天均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在第7天时比24h时增高更明显(P<0.01)。
   3.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水平与梗死体积大小呈正相关(P<0.05),梗死体积越大,血清MMP-2水平越高。
   4.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即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MMP-2水平越高。
   5.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比较,发病24h内血清MMP-2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发病第7天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血清MMP-2水平较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水平与不同近期预后相关,即血清MMP-2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越差。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水平增高,与病灶大小、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提示MMP-2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检测血清MMP-2水平可作为判断梗死范围大小、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可靠指标,降低MMP-2水平可能为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