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血压性脑出血及脑室出血的系列临床研究
【6h】

高血压性脑出血及脑室出血的系列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
   继发性脑室出血尤其是脑室铸型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一直是一种挑战。文献统计,脑室出血的总体死亡率为32%~44%,而继发性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0%~91%。我们曾经认为脑室铸型出血预后比较差的原因是因为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比如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血凝块本身造成的对脑室壁的持续占位效应,以及由红细胞的分解产物引发的瀑布性炎性反应带来的损害更为重要。脑室出血的传统的处理是行脑室外引流,放置一根或几根引流管,来引流脑室系统的血及脑脊液,控制颅内压。然而,单纯行脑室外引流并不能充分的引流脑室内的血凝块,尤其对于严重的脑室铸型出血,并不能改善病人的预后。脑室外引流还会经常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并发感染、引流管堵塞、血肿清除缓慢、持续脑积水、引流时间长等。因此,如何寻求一种更好的脑室铸型出血的处理方法是我们此项研究的出发点。为了能更快速的清除血肿,减轻血凝块对脑室壁的占位效应,清除潜在的有害的红细胞分解产物,减少脑积水及感染的发生率,加快病人的恢复,全面提高病人的预后,我们的研究采取了改良式的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来治疗严重的继发性脑室铸型出血。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随机性研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60例继发性脑室铸型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改良手术组,采用经额结节入路的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结合尿激酶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入法脑室外引流术,亦结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两组术前均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脑室出血Graeb评分测定,以比较两组在病情严重程度上的一致性。术后对于两组在24小时血肿清除率、引流管带管时间、继发再出血、并发感染、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及3个月时格拉斯哥结局评分量表(Glasgowoutcomescale,GOS)等方面进行比较有无差别。
   结果:
   1、两组术前GCS评分及Graeb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改良手术组:术后24h复查颅脑CT显示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0.10±10.16)%,引流管带管时间平均为(3.17±0.87)d,无一例颅内感染,无继发再出血,2例并发脑积水,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结局评分量表(GOS)评分为3.80±0.92。对照组,24h复查颅脑CT示血肿清除率为(21.21±7.81)%,带管时间平均为(7.63±2.87)d,5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继发再出血,8例发生脑积水,术后3个月时GOS评分为3.20±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改良脑室穿刺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具有快速清除血肿、明显缩短带管时间,降低感染率及脑积水的发生,全面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