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DVT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6h】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DVT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详细的临床风险评估,记录与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有关的风险指标,分析各种风险指标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因素及发生率,从而为下一步DVT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心院区和东院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103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近期手术史及外伤史、既往基础疾病史等,记录患者身高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入院后第一天抽静脉血查凝血五项: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术前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排除下肢DVT患者,若CDFI结果无异常,择期行手术治疗,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第一天抽静脉血查相关实验指标,记录术后患者卧床时间,根据Caprini临床风险评估表,对术后患者罹患DVT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分并分组,0分≤低危组≤2分、3分≤中危组≤5分、6分≤高危组≤8分、极高危组>8分。术后第3至7天复查CDFI,出院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所得数据全部输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DVT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各种风险因素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患者罹患DVT的相关性,筛选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对各Caprini分组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描述,并将其与Caprini分组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在纳入的103例患者中,DVT的发生率为6.8%,PE的发生率为0.97%,7例确诊为DVT患者,其中1例发展为PE,发生在左下肢者4例,右下肢1例,双下肢2例,均为远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经logistic回归筛选得出,年龄、恶性肿瘤、D二聚体及FIB与DVT呈显著相关,(P<0.05),经相关分析,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各组间的年龄、BMI、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恶性肿瘤、D二聚体及FIB与Caprini分组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
   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DVT发生率较低;随着Caprini分组风险级别的增高,罹患下肢DVT的危险性越高;高龄、恶性肿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感因素;血液中D二聚体及FIB数值的升高,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下肢DVT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