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60例毛细支气管炎病毒病原学探讨
【6h】

260例毛细支气管炎病毒病原学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临床研究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1-6月的小婴儿。临床表现为气急、气促、呼吸困难等,较肺炎喘憋更著,肺不张、肺气肿较为明显,易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呼吸困难发展快[1]。持续严重的喘息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死率约为1%,是冬春季节婴幼儿常见急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转变为儿童哮喘[2],因而减少婴幼儿期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有可能会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涉及呼吸道病毒感染、遗传基因、环境污染、营养、支气管及肺发育等诸因素,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最常见致病因素,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HV)、副流感病毒(PIVⅠ、Ⅱ、Ⅲ)、流感病毒(IVA A、B)、腺病毒(ADV)等。而病毒所引起的婴幼儿喘息或所诱发的哮喘在药物选择上与过敏所致喘息有所不同,故而病原学对于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病毒发现,明确诱发喘息等严重呼吸困难临床症状的病毒类型显得紧迫和重要。
  临沂市在毛细支气管炎病毒病原学研究方面尚处于空白状态,该研究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RSV、PIVⅠ、PIVⅡ、PIVⅢ、IVA、IVB、ADV等7项呼吸道病毒DNA/RNA检测,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及发展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同时通过家族史、其他相应的临床检查、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多项临床指标分析评价,预测婴幼儿喘息乃至婴幼儿哮喘的可能,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对象和方法:
  2010.12-2011.12期间,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毛细支气管患儿260例,全部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其中3≤年龄<6月患儿124例,6月≤年龄<1岁患儿102例,1岁≤年龄≤2岁患儿34例。并记录各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主要症状体征(体温、咳嗽、喘息、有无发绀、肺部罗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肝功能、心损标志物、血清总IgE和胸部X线片)、既往史、湿疹史以及家族过敏史、住院天数等。患儿入院当天或次日通过无菌吸痰管取其鼻咽分泌物,置于2 ml生理盐水中送实验室检测,应用实时PCR技术检测RSV、ADV、IVA、IVB、PIVⅠ、PIVⅡ、PIVⅢ等7项呼吸道病毒DNA/RNA。
  结果:
  260例患儿鼻咽部分泌物标本中,112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3.08%,以RSV为主,所占百分比为73.21%,其他病毒阳性率很低。各年龄组患儿病毒检测阳性率不同,3-6月组患儿病毒阳性检测率为54.03%,6月-1岁组患儿病毒阳性检测率为33.33%,1岁-2岁组患儿病毒阳性检测率为32.35%,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增加,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各病毒间存在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以ADV感染最为凶险,易出现并发症。
  结论:
  3组患儿病毒检测总阳性率为43.08%,各组患儿病毒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年龄增加,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3组患儿病毒感染均以RSV为主,其他病毒阳性率很低。RSV是临沂市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各病毒间存在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16.96%。各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类似,但ADV感染表现最为凶险,易出现并发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