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鄄城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白内障致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现况研究
【6h】

鄄城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白内障致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现况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
   盲和视力损伤严重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目前全球共有视力损伤者为3.14亿人,其中4500万是盲人。我国盲患病率为0.5%-0.6%,盲人数700万,双眼低视力患病率为0.99%,患者数为1200万。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全球,白内障都是盲和视力损伤的首位致病原因。目前全球因白内障致盲者已达2000万,我国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大约为20%,全国50岁及以上白内障盲人大约有291万人。白内障所致的盲和视力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日益增长的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需求已成为最耗成本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发起“视觉2020”行动,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于2020年根治包括白内障、沙眼、儿童盲、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等导致的可避免盲,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并作出承诺。山东省在上世纪80年代末建立了各级防盲治盲机构并组织了大规模盲与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省防盲治盲规划,但是20多年来,全省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有效实施省防盲治盲规划的目标,制定进一步防盲工作计划,推动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对全省盲与视力损伤的患病情况进行重新评估。本研究必将对鄄城县的防盲治盲工作提供有效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政策依据。
   研究目的:
   调查鄄城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盲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盲与视力损伤的致病原因、白内障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白内障手术负荷率,了解当地盲和视力损伤、白内障的患病情况和致盲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群体性防盲治盲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流行病学基础资料。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7月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鄄城县所有村、居民委员会划分为基本抽样单位(BSU),对随机抽取的4866名5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进行了视力及眼部检查。检查前经过检录。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根据WHO2009年制订的新的盲和视力损伤的分类标准分析计算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同时对所有具有视力损伤眼进行主要致病原因分析;根据临床标准计算白内障患病率和白内障手术负荷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法分析白内障危险因素。正式现场调查之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整个研究从调查前、现场调查阶段和资料处理阶段分别进行了相应的质量控制。
   主要结果:
   本调查中共检录25个调查点50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5287人,实际受检人数为4866人,应答率为92.04%。
   (1)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患者总数1108人,患病率22.77%。其中,双眼盲患者为86人,患病率为1.77%,单眼盲患者100人,患病率为5.14%,双眼中重度视力损伤患者314人,患病率为6.45%,单眼中重度视力损伤患者458人,患病率为9.41%;女性患病率为25.42%,男性患病率为19.21%,男、女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相应增加,50岁及以上年龄组患病率10.08%,60岁及以上年龄组患病率23.57%,70岁及以上年龄组患病率50.08%,80岁及以上年龄组患病率67.61%,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评身体状况健康组患病率为21.75%,一般组患病率30.20%,两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组低于一般组;无全身疾病组的患病率为21.62%,有全身疾病组的患病率为29.32%,两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全身疾病组高于无全身疾病组;文盲组患病率24.30%,识字组患病率10.83%,两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文盲组高于识字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组患病率18.51%,1000元以上组患病率25.08%,2000元以上组患病率19.94%,3000元以上组患病率18.64%,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的主要致病病因前五位依次为白内障(41.97%)、屈光不正(26.76%)、黄斑变性(13.46%)、视神经萎缩(3.42%)、弱视(3.40%)和角膜混浊/瘢痕(3.40%)。白内障依然是首位致盲眼病。
   (3)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为39.8%,其中男性患病率37.1%,女性患病率4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50岁及以上年龄组白内障患病率为13.6%,60岁及以上年龄组白内障患病率为49.6%,70岁及以上年龄组白内障患病率为87.2%,80岁及以上年龄组白内障患病率为94.4%,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白内障患病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自评身体状况健康组白内障患病率37.8%,一般组白内障患病率54.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组高于健康组;有全身疾病组白内障患病率55.5%,无全身疾病组白内障患病率3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全身疾病组患病率高于无全身疾病组;文盲组白内障患病率41.7%,识字组白内障患病率为25.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文盲组患病率高于识字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组白内障患病率为30.2%,1000元及以上组白内障患病率44.1%,2000元及以上组白内障患病率36.5%,3000元及以上组白内障患病率32.7%,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
   (4)因白内障致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患者计856人,白内障手术负荷率为17.59%。其中,白内障致双眼盲患者为81人,手术负荷率为1.66%;致单眼盲203人,手术负荷率4.17%;致双眼中重度视力损伤患者250人,手术负荷率为5.14%;致单眼中重度视力损伤患者322人,手术负荷率6.62%;女性白内障手术负荷率19.47%,男性15.0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手术负荷率皆相应增加,50岁及以上组白内障手术负荷率4.10%,60岁及以上年龄组18.36%,70岁及以上年龄组47.02%,80岁及以上年龄组64.79%,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评身体状况健康组白内障手术负荷率16.5%,一般组25.6%,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组白内障手术负荷率高于健康组;无全身疾病组的手术负荷率16.25%,有全身疾病组25.31%,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全身疾病组手术负荷率较高;文盲组白内障手术负荷率18.92%,识字组7.22%,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文盲组手术负荷率高于识字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组白内障手术负荷率12.3%,1000元以上组20.0%,2000元以上组15.0%,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建议:
   1.鄄城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总患病率为22.77%,其中:双眼盲患病率1.77%,单眼盲患病率5.14%,双眼中重度视力损伤患病率6.45%,单眼中重度视力损伤患病率9.41%。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与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全身疾病患病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有关。
   2.鄄城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盲与中重度视力损伤的主要病因:前五位依次为白内障(41.97%)、屈光不正(26.76%)、黄斑变性(13.46%)、视神经萎缩(3.42%)、弱视(3.40%)和角膜混浊/瘢痕(3.40%)。白内障仍然是首位致盲眼病。
   3.鄄城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率为39.8%。白内障患病率与性别相关,女性高于男性;与年龄相关,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与文化程度相关,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与经济收入相关,经济收入水平越低,患病率越高。
   4.鄄城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负荷率为17.59%,其中:双眼盲手术负荷率1.66%,单眼盲手术负荷率4.17%,双眼中重度视力损伤手术负荷率23.00%,单眼中重度视力损伤手术负荷率12.68%。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全身疾病患病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影响白内障手术负荷率的重要因素。
   5.鄄城县盲与视力损伤患病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白内障仍然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开展防盲治盲工作,建议从提高白内障手术率、争取省政府防治项目支持、寻求省级医院的技术帮扶、提高全民防盲治盲的认识和意识、关爱弱势人群、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等方面采取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