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USP4通过去泛素化RIg-I正向调节其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6h】

USP4通过去泛素化RIg-I正向调节其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按字母顺序排列)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展开▼

摘要

Ⅰ型干扰素(IFN-α/β)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并在机体对抗病毒感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其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可被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维甲酸诱导基因Ⅰ受体(RIG-Ⅰ-likereceptors,RLRs)等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s)所识别,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最终激活免疫细胞释放Ⅰ型干扰素及促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蛋白的泛素化作用在RIG-Ⅰ受体的活化和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与RIG-Ⅰ活化相关的去泛素化作用的功能尚不明确。我们研究发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biquitin-specificprotease4,USP4)可以通过其去泛素化酶活性来调节RIG-Ⅰ的表达和活化。病毒感染诱导RIG-Ⅰ激活后,USP4的表达明显降低。而USP4的过表达能够显著增强RIG-Ⅰ的表达并上调其活化诱导的IFN-β的释放,同时抑制水泡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的复制增殖。而用siRNA干扰USP4表达后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另外,USP4可以与RIG-Ⅰ直接相互作用并特异性去除其K48偶联的泛素链。
   因此,我们提出,USP4作为RIG-Ⅰ的一个新的调节分子,通过其去泛素化酶活性去除RIG-ⅠK48偶联的泛素链来稳定RIG-Ⅰ的表达,从而正向调节其下游信号通路。
   研究目的:
   1、阐明USP4在RIG-Ⅰ信号通路中的功能;
   2、找出USP4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3、探讨USP4在细胞抗病毒反应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1、在不同细胞中检测RIG-Ⅰ的活化对USP4的表达的影响。
   1.1、在Hela细胞中检测RIG-Ⅰ活化对USP4表达的影响。
   a.Ⅰ在Hela细胞中转染ply((I)∶C)0,2,4,8,12h,RT-PCR检测USP4的表达(mRNA水平);
   Ⅱ在Hela细胞中转染poly((I)∶C)0,12,24,36h,Westernblot检测USP4的表达(蛋白水平)。
   b.Ⅰ用SeV(Sendaivirus,仙台病毒)刺激Hela细胞0,8,12,24h,RT-PCR检测USP4的表达(mRNA水平);
   Ⅱ用SeV刺激Hela细胞0,8,12,24,36h,Westernblot检测USP4的表达(蛋白水平)。
   1.2在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中检测RIG-Ⅰ活化对USP4表达的影响。提取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
   )ⅠSeV刺激0,4,8,12,24h,RT-PCR检测USP4的表达(mRNA水平);(
   )ⅡSeV刺激0,12,24,36h,Westernblot检测USP4的表达(蛋白水平)。
   2、表达变化的USP4对RIG-Ⅰ介导的IFN-β表达的影响。
   2.1mRNA水平检测表达变化的USP4对RIG-Ⅰ介导的IFN-β表达的影响。
   a.在HEK293细胞中分别转染空白质粒或USP4的高表达质粒24h后,再分别转染poly((I)∶C)或poly(dA∶dT)12h,RT-PCR检测IFN-β的表达。
   b.Ⅰ在HEK293或Hela细胞中分别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36h后,再转染poly((I)∶C)0,4h,8h,RT-PCR检测IFN-β的表达。
   Ⅱ在HEK293或Hela细胞中分别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36h后,再转染poly(dA∶dT)0,16h,RT-PCR检测IFN-β的表达。
   Ⅲ在Hela细胞中分别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36h后,SeV刺激0,12h,RT-PCR检测IFN-β的表达。
   2.2检测表达变化的USP4对RIG-Ⅰ介导的IFN-β和IRF3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
   a.在Hela细胞中分别共转染空白质粒或USP4的高表达质粒和IFN-β、IRF3的报告基因质粒,SeV刺激12h后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差异。
   b.在Hela细胞中分别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再分别转染IFN-β、IRF3的报告基因质粒,SeV刺激12h后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差异。
   3、确定USP4的作用靶点。
   3.1mRNA水平检测表达变化的USP4对RIG-Ⅰ信号通路中各接头分子介导的IFN-β表达的影响。
   a.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空白质粒或USP4的高表达质粒和RIG-Ⅰ,MAVS,TBK1,IRF35D,TRIF,IKK-ε,MDA5的表达质粒24h,RT-PCR检测IFN-β的表达。
   b.在HEK293细胞中分别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24h后,再分别转染RIG-Ⅰ,MAVS,TBK1,IRF35D,MDA5的表达质粒24h,RT-PCR检测IFN-β的表达。
   c.在Huh7.5细胞中分别共转染空白质粒或USP4的高表达质粒和RIG-Ⅰ,MAVS,TBK1,IRF35D的表达质粒24h,RT-PCR检测IFN-β的表达。
   3.2检测USP4高表达对RIG-Ⅰ信号通路中各接头分子介导的IFN-β和IRF3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
   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空白质粒或USP4的高表达质粒和TRIF,RIG-Ⅰ,MAVS,TBK1,IRF35D的表达质粒与IFN-β、IRF3的报告基因质粒,24h后检测报告基因活性差异。
   3.3蛋白水平检测表达变化的USP4对各接头分子表达的影响。
   a.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不同剂量的空白质粒或USP4的高表达质粒和RIG-Ⅰ,MAVS,STING,TBK1,IRF3,IKK-ε,MDA5的表达质粒,WesternBlot检测各接头分子的表达情况。
   b.在Hela细胞中分别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36h,WesternBlot检测内源性的RIG-Ⅰ,MAVS和TBK1的表达情况。
   4、USP4调控RIG-Ⅰ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
   4.1根据前面的结果,免疫共沉淀明确USP4与RIG-Ⅰ、MAVS、TBK1等相关靶分子的结合情况。
   a.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带有Myc标签的USP4质粒和带有Flag标签的RIG-Ⅰ、MAVS等质粒,分别用相应抗体进行免疫沉淀检测其相互结合情况。
   b.在Hela细胞中转染poly((I)∶C)0,8,12h,免疫沉淀结合WesternBlot检测内源性的USP4与RIG-Ⅰ、MAVS等信号分子的结合情况。
   c.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USP4各节段质粒和RIG-Ⅰ、MAVS等质粒,免疫共沉淀检测各节段与靶分子的结合情况,明确USP4与靶分子结合的结构域。
   4.2USP4对相应靶分子泛素化的影响。
   a.靶分子表达质粒、USP4表达质粒或空白质粒分别与泛素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Blot检测USP4对靶分子泛素化的影响。
   b.靶分子表达质粒、USP4表达质粒或空白质粒分别与泛素质粒野生型或突变体(K48突变体、K63突变体)共转染HEK293细胞,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Blot检测USP4对靶分子泛素化形式(K48或K63)的影响。
   c.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后,再共转染靶分子表达质粒和泛素质粒野生型或突变体(K48突变体、K63突变体),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Blot检测USP4对靶分子泛素化形式(K48或K63)的影响。
   d.在Hela细胞中分别共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SeV刺激4h后,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Blot检测USP4对内源性靶分子泛素化的影响,同时明确泛素化形式(K48或K63)。
   5、USP4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功能研究。
   a.在HEK293细胞中分别转染空白质粒或USP4的高表达质粒24h后,用VSV感染细胞,检测VSV的复制情况。(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VSVmRNA)
   b.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48h后,用VSV感染细胞,检测VSV的复制情况。(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VSVmRNA)
   研究结果:
   1、RIG-Ⅰ信号通路的活化能够抑制USP4的表达。
   a.用poly((I)∶C)转染或SeV刺激Hela细胞以激活RIG-Ⅰ信号通路后,USP4的表达被明显抑制(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
   b.用SeV刺激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USP4的表达也明显降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
   2、USP4可以显著增强RIG-Ⅰ介导的IFN-β的表达。
   a.在HEK293细胞中转染USP4的高表达质粒后,转染poly((I)∶C)或poly(dA∶dT)(活化RIG-Ⅰ信号通路)诱导的IFN-β表达明显上调。
   b.特异性小干扰RNA抑制HEK293细胞或Hela细胞中内源性USP4的表达,转染poly((I)∶C)或poly(dA∶dT)诱导的IFN-β表达被明显抑制。
   c.特异性小干扰RNA抑制Hela细胞中内源性USP4的表达,可显著抑制SeV诱导的IFN-β的表达。
   d.在Hela细胞中,USP4的高表达可明显增强SeV介导的IFN-β和IRF3报告基因的活化;特异性小干扰RNA抑制USP4的表达后,SeV介导的IFN-β和IRF3报告基因活化被显著抑制。
   3、USP4靶向作用于RIG-Ⅰ.
   3.1USP4特异性调控RlG-Ⅰ介导的IFN-β表达(mRNA水平)。
   a.USP4的过表达可明显增强HEK293细胞中RIG-Ⅰ介导的IFN-β表达(mRNA水平),而对其下游信号分子MAVS,STING,TBK1和接头蛋白MDA5介导的IFN-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在RIG-Ⅰ缺陷的Huh7.5细胞中结果类似。
   b.特异性小干扰RNA抑制HEK293细胞中内源性USP4的表达,可显著抑制RIG-Ⅰ介导的IFN-β表达(mRNA水平),但对其下游信号分子MAVS,STING,TBK1,IRF3,IKK-ε和接头蛋白MDA5介导的IFN-β的表达作用不大。
   3.2USP4特异性调控RIG-Ⅰ介导IFN-β及IRF3的报告基因活化。
   USP4的过表达可明显增强HEK293细胞中RIG-Ⅰ介导的IFN-β及IRF3的报告基因活化,而对其下游信号分子MAVS,TBK1,IRF3及接头分子TRIF介导的IFN-β及IRF3的报告基因活化无明显作用。
   3.3USP4特异性增强RIG-Ⅰ的表达。
   a.在HEK293细胞中,USP4的过表达能够显著上调外源性RIG-Ⅰ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对于外源性MAVS,STING,TBK1,IRF3,IKK-ε,MDA5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b.特异性小干扰RNA抑制Hela细胞中内源性USP4的表达,可显著抑制内源性RIG-Ⅰ的表达,而对内源性MAVS,TBK1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4.USP4可以特异性与RIG-Ⅰ相结合。
   4.1USP4可以与RIG-Ⅰ相互结合。
   a.在HEK293细胞中共转染带有不同标签的USP4和RIG-Ⅰ的表达质粒,分别用相应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外源性的USP4和RIG-Ⅰ可以相互结合。
   b.在Hela细胞中,转染poly((I)∶C)不同的时间点后,用内源性的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内源性的USP4和RIG-Ⅰ能够组成性结合。
   4.2USP4特异性结合于RIG-Ⅰ的N末端Card结构域。
   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空白质粒或USP4表达质粒与RIG-Ⅰ仅有N末端两个Card结构域的质粒RIG-IN,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USP4的过表达可以显著增强RIG-IN的表达;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USP4可以直接与RIG-IN相结合。
   4.3USP4与RIG-Ⅰ的结合位点位于其N末端的DUSP结构域。
   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USP4的不同节段质粒(WT,野生型;N260,C末端USP结构域缺失;C261,N末端DUSP结构域缺失)与RIG-Ⅰ表达质粒,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RIG-Ⅰ与WT,N260可以相结合,但是与C261未检测到结合。
   5.USP4可以特异性移除RIG-Ⅰ的K48-偶联的泛素链。
   5.1USP4的过表达可特异性下调RIG-ⅠK48-偶联的体外泛素化作用。
   a.RIG-Ⅰ表达质粒、USP4表达质粒或空白质粒分别与泛素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USP4过表达能明显下调RIG-Ⅰ的体外泛素化作用。
   b.RIG-Ⅰ表达质粒、USP4表达质粒或空白质粒分别与泛素质粒野生型或突变体(K48突变体、K63突变体)共转染HEK293细胞,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USP4过表达可特异性下调RIG-Ⅰ的K48偶联的泛素化。同时,USP4对于MAVS的体外泛素化作用无明显影响。
   5.2特异性小干扰RNA抑制HEK293细胞中内源性USP4的表达,可显著上调RIG-ⅠK48-偶联的体外泛素化作用。
   a.在HEK293细胞中分别共转染CtrlsiRNA或USP4siRNA后,再共转染RIG-Ⅰ表达质粒和泛素质粒野生型或突变体(K48突变体、K63突变体),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USP4的低表达能特异性增强RIG-ⅠK48-偶联的体外泛素化作用。
   b.小干扰RNA抑制Hela细胞中内源性USP4的表达,可显著上调SeV刺激诱导的RIG-Ⅰ内源性泛素化作用,同时其K48-偶联的泛素化作用也明显增强。
   6.USP4参与细胞抗病毒反应。
   USP4的过表达能明显抑制VSV病毒在HEK293细胞中的复制;而用小干扰RNA抑制内源性USP4的表达后能显著促进VSV病毒在胞内的复制。
   结论:
   1、RIG-Ⅰ信号通路的活化能够抑制USP4的表达。
   2、USP4能特异性增强RIG-Ⅰ介导的IFN-β的表达。
   3、USP4可以与RIG-Ⅰ相结合并通过去泛素化酶活性去除其K48-偶联的泛素链来稳定RIG-Ⅰ的表达,从而正向调节其下游信号通路。
   4、USP4参与细胞抗病毒反应。
   创新点及意义:
   1、本研究首次提出,USP4作为RIG-Ⅰ的一个新的调节分子,通过其去泛素化酶活性去除RIG-ⅠK48偶联的泛素链来稳定RIG-Ⅰ的表达,从而正向调节其下游信号通路。
   2、本研究为正向调控RLR信号通路提供新的实验证据,为抗病毒研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