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群体极化的负效应——网络暴民现象初探
【6h】

网络群体极化的负效应——网络暴民现象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从“群体极化”到“网络暴民”

2.1 网络群体极化的性质

2.1.1 “群体极化”的概念

2.1.2 网络群体极化的含义及其正负效应

2.2 网络群体极化的特征

2.2.1 群体极化讯息缺少“把关人’’机制,易形成“沉默的螺旋”

2.2.2 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导致群体成员易冲动,形成极化群体

2.2.3 网络群体极化的“去个性化”现象,导致成员判断力下降

2.2.4 网络群体极化的负面效应易从网络延伸至现实

2.3 网络群体极化的负效应——网络暴民现象

2.3.1 网络暴民现象契合于网络群体极化负效应

2.3.2 网络暴民现象依附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生发

第3章 网络暴民现象成因及其“极化’’倾向

3.1 网络暴民现象的成因

3.1.1 主观因素

3.1.2 客观因素

3.1.3 本质因素

3.2 网络暴民现象的“极化’’倾向

3.2.1 以问责政府为核心的网络批判主义

3.2.2 以爱国为核心的网络极端民族主义

3.2.3 以维护道德为核心的网络卫道主义

第4章 重构网络生态文明,应对群体极化负效应

4.1 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

4.1.1 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4.1.2 生态文明

4.2 应对策略

4.2.1 政府应通过完善的网络生态监管对极化舆论进行疏导和规范

4.2.2 网民应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观点

4.2.3 网络媒体应加强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

4.2.4 立法机构应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构建法制化网络管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群体极化”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①这种现象在现实群体中早已存在,并迅速延伸至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场域内,网民通过微博、博客、BBS论坛等平台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及焦点话题进行转载、讨论、评价而引发的群体观点激化、固化直至形成极化群体的现象被称为网络群体极化,它既包含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消极的负面效应。网络群体极化走向偏狭、极端的结果便是会导致网络暴力的产生,而“网络暴民”现象正是网络群体极化带来的负效应之一,造成了网络中暴力横行,严重扭曲了网络社会中真实的民意,大大损害了网络生态文明,对现实社会的稳定也构成了威胁。
   本论文将综合社会心理学、传播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尝试从网络群体极化的视角出发,首先把研究重点集中于网络群体极化概念的归纳和概括,在理清其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对网络暴民现象与网络群体极化负效应之间的共同点进行梳理,同时对“网络暴民”现象这一概念的进行界定;其次,探究网络暴民现象成因的解读及其极化倾向,对以“网络暴民”现象为代表的网络群体极化负效应给网络社会秩序及网络生态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批判性的解读;最后,通过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在使大众对这一现象形成一个客观、清晰、全面的“知”性理解的基础上,重点从“行”的层面提出疏导和解决网络暴民现象的建议:重构网络生态文明,建设政府、网民、媒体及立法机构“四位一体”的联动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