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GP9.5在咬合创作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初步研究
【6h】

PGP9.5在咬合创作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文献回顾

1.1 TMJ OA动物模型的建立

1.2 PGP 9.5的研究现状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

2.2 试剂与材料

2.3 实验方法

结果

3.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及大体观察

3.2 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组织学改变

3.3 免疫组化

3.4 qPCR

3.5 相关性分析

讨论

4.1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4.2 PGP 9.5在咬合创伤大鼠关节囊神经中的表达

4.3 PGP 9.5在髁突软骨中的表达

4.4 髁突软骨中PGP 9.5的表达与髁突软骨病理变化

4.5 进一步研究

4.6 小结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并评价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组织学改变,检测PGP9.5在关节囊神经及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及变化,并研究组织学改变与PGP9.5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GP9.5在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的作用,为临床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60只(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n=10)与1个对照组(n=10),通过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牙合)面粘结正畸方丝造成咬合创伤,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于建模后1、3、7、14、28d分批处死动物,取双侧颞下颌关节,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并评价髁突软骨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GP9.5在关节囊神经及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关节囊神经及髁突软骨中PGP9.5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创伤侧与非创伤侧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别,并分析髁突组织学改变与PGP9.5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髁突组织学改变:HE染色显示各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实验组Colombo关节软骨病理积分在6.32至18.35之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大鼠双侧Colombo关节软骨病理积分在1、3、7d逐渐升高,7d达到峰值,14、28d逐渐降低,其中3、7、14d创伤侧高于对照侧(p<0.05);3、7、14、28d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2) PGP9.5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实验组大鼠双侧关节囊神经PGP9.5平均OD值在1、3、7d逐渐升高,7d达到峰值,14、28d逐渐降低,其中3、7d创伤侧高于对照侧(p<0.05);1、3、7d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双侧髁突软骨PGP9.5平均OD值在1、3、7d逐渐升高,7d达到峰值,14、28d逐渐降低,其中7、14d创伤侧高于对照侧(p<0.05);3、7、14d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PGP9.5 mRNA相对表达量:实验组大鼠双侧关节囊神经PGP9.5 mRNA相对表达量在1、3d逐渐升高,7、14、28d逐渐降低,其中3、7d创伤侧高于对照侧(p<0.05);1、3、7d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双侧髁突软骨PGP9.5 mRNA相对表达量在3d时出现明显升高,7、14、28d逐渐降低,其中1、3、7d创伤侧高于对照侧(p<0.05);1、3、7、14d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4)相关性分析:髁突软骨PGP9.5平均OD值与Colombo关节软骨病理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817,p<0.05)。
   结论:通过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牙合)面粘结正畸方丝造成咬合创伤,可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咬合创伤可引起大鼠颞下颌关节关节囊神经及髁突软骨中PGP9.5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高,且髁突软骨中PGP9.5表达量与Colombo关节软骨病理积分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