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酒炙续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6h】

酒炙续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中药炮制质量分析方法与药效评价研究进展

1.1 指纹图谱对化学成分的表征

1.2 药效评价和谱效关系研究

1.3 展望

2 中药续断的研究进展

2.1 化学成分研究

2.2 药理研究

3 立体依据和研究思路

3.1 立体依据

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酒炙续断炮制工艺研究

1 酒炙续断的炮制

1.1 仪器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讨论

2 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测定

2.1 仪器和试药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3 续断生品及酒炙品指纹图谱的测定

3.1 仪器与试药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4 续断生品及酒炙品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1 仪器与试药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5 续断不同炮制工艺评价指标的比较

5.1 一种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的评价指标

5.2 续断不同酒炙工艺评价指标的比较

6 结论

第三章 酒炙续断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作用的相关分析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新批次药材的炮制

2.2 新批次酒炙续断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测定

2.3 新批次酒炙续断指纹图谱的测定

2.4 新批次酒炙续断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条件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新批次酒炙续断中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测定结果

3.2 新批次酒炙续断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

3.3 新批次酒炙续断样本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

3.4 酒炙续断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相关作用的直观分析

3.5 酒炙续断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作用的PLSR分析

3.6 谱效关系在酒炙续断质量控制中的潜在应用性

4 结论

第四章 续断酒炙前后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酒炙续断最优工艺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处理

2.3 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的制备

2.4 续断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2.5 色谱条件

2.6 续断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结合系数

3 结果与讨论

3.1 平衡透析时间的考察

3.2 续断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有相互作用的成分

3.3 续断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考察

4 结论

第五章 课题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完成的文章及专利

附录1 续断皂苷Ⅵ含量测定方法学数据

附录2 续断指纹图谱方法学数据

附录3 续断各样品HPLC图谱

附录4 续断各样品不同浓度溶液清除DPPH自由基数据

附录5 新炮制续断样品不同浓度溶液清除DPPH自由基数据

附录6 酒炙续断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匹配数据和相关系数

展开▼

摘要

续断是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asper Wall.exHenry的干燥根。临床应用的续断饮片主要有续断片、酒续断和盐续断三种。生续断主要以补肝肾、通血脉为主;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骨折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规定,续断片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和浸出物测定同药材;酒续断形如续断片,表面浅黑色或灰褐色,略带酒香气,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和浸出物测定方法同药材:续断片和酒续断的含量测定方法同续断药材,含续断皂苷Ⅵ不得少于1.5%。2010年版《中国药典》虽然采用了一种或几种化学成分或药材作为不同炮制品理化鉴别的对照,但并未从根本上揭示药材和炮制品以及不同炮制品之间的物质基础差异,难以阐释炮制可致药性、药理改变的物质基础及基本原理。本论文以酒炙续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黄酒用量、酒炙温度和酒炙时间对续断片进行炮制,分别测定了这些样品中续断皂苷Ⅵ的含量、HPLC指纹图谱以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将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指纹图谱相似度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作为不同的炮制工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炮制条件对酒炙续断质量的影响。通过指纹图谱与抗氧化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挖掘酒炙续断中与抗氧化作用的相关成分。同时还以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的方法,考察了续断酒炙前后某些化学成分对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以观察酒炙前后续断中某些化学成分结合系数的改变,以期为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1、酒炙续断炮制工艺研究
   为了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酒炙续断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黄酒用量、酒炙温度和酒炙时间作为续断炮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酒续断照酒炙法(附录ⅡD)项下方法进行操作,得到16个不同炮制条件下的酒炙续断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了生续断和16个酒炙续断样品中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建立了相应的HPLC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相对于续断生品,绝大多数续断样品经酒炙后续断皂苷Ⅵ的含量下降,而且不同炮制工艺条件得到的酒炙续断样品中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差异较大;在续断皂苷Ⅵ含量测定基础上进行了续断指纹图谱研究,通过对续断指纹图谱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酒炙续断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量由于酒炙工艺条件不同差异较大,尤其是饮片外观颜色差别较明显的样品之间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和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差异较大。本文在进行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PPH分光光度法考察了生续断和酒续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部分续断样品经酒炙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而且不同酒炙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样品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差较大。以上结果分别从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角度,证明了控制炮制工艺,建立严格、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十分必要。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将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指纹图谱相似度以及抗氧化活性分别作为不同的炮制工艺评价指标。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炮制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得到每一评价指标下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得到的续断最佳酒炙工艺并不相同;通过炮制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与对应抗氧化活性相近性的比较,发现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与抗氧化活性的相近性之间既有相关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酒炙续断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作用的相关分析
   单一成分难以从整体上揭示续断及酒炙续断之间的物质基础差异,因此采用指纹图谱方法,从整体上体现续断酒炙前后物质成分的变化。同时结合谱效关系的研究,挖掘药效相关成分,为酒炙续断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直观分析方法比较同一产地两批次样品在酒炙前后指纹图谱中色谱峰的变化趋势。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对酒炙续断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建模研究,发掘了酒炙续断中与抗氧化活性显著相关的特征峰,利用HPLC-DAD-MS信息对部分色谱峰对应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初步确定了其中的四个成分分别是:α-常春藤皂苷元、续断皂苷A、续断皂苷Ⅵ和续断皂苷B。为了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将未知酒炙续断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代入所建模型进行对应抗氧化活性的预测,结果表明PLSR模型对于未知样品的IC50值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谱效关系,不仅可以挖掘药效相关成分,使中药炮制质量标准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基于谱效关系建立的指纹图谱还能预测可能的药效活性信息,为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方法。
   3、续断酒炙前后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
   续断炮制前后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的相互作用可以从潜在药效成分吸收的角度探索炮制可致药效变化的作用原理。采用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的方法,比较了续断酒炙前后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结合前后的HPLC图谱差异,初步发现了一些与生物膜具有相互作用的成分。研究同时考察了脂质体浓度和缓冲液pH值对结合系数的影响。通过对酒炙续断炮制前后与模拟生物膜作用的指纹图谱色谱峰结合系数的比较,发现炮制后,大部分色谱峰的结合系数增加,这可能是炮制后药效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