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DP-IV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左室心肌重塑与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6h】

DDP-IV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左室心肌重塑与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程缓慢,并发症多且常累及心、脑、肾等全身重要脏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M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为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坏死,间质纤维化,炎症等,表现为进行性左心室结构改变、功能异常,死亡率极高。DM治疗现状目前并不乐观,仍存在诸多问题,单纯降低血糖治疗并不能完全降低心血管病事件。因此,新型降糖药物除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糖作用外,还应具有保护靶器官、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成为当前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策略的重点。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主要源于肠道末端L细胞分泌的肠促激素,受体在胰岛、心肌、脑等组织内广泛表达,作用在机体摄入食物后,具有葡萄糖依赖性释放、促进餐后胰岛素分泌等作用。2型DM患者体内,GLP-1分泌水平或活性显著下降,且内源性GLP-1可被二肽基肽酶(DPP-Ⅳ)快速分解。因此,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可使内源GLP-1短期不被降解,具有升高GLP-1水平,增强并延迟胰岛素释放来降低血糖。晚近报道证实GLP-1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
   报道DPP-Ⅳ抑制剂可上调GLUT-4的表达,GLP-1受体兴奋剂可降低2型DM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逆转脂肪肝。DM心肌病变中Ⅰ、Ⅲ型胶原沉积、排列紊乱,胶原降解酶(主要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MMPs/TIMPs)表达异常,晚近报道,GLP-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脂多糖诱导心肌细胞表达MMP-9,提示可能影响胶原酶的表达。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病人外周血中DPP-Ⅳ活性与超声参数E/E'比值呈正相关。GLP-1受体激动剂可抑制TGF-β1表达。尚未见DPP-Ⅳ抑制剂影响DM大鼠糖脂代谢、心肌脂质含量以及心肌胶原网络代谢的相关研究。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广泛存在于DM心肌组织中。DM心肌组织中TNF-α、IL-6表达增加,TNF-α与细胞膜TNFR1结合形成信号转导复合物,可引发细胞内Bax、Bcl-2等基因异常表达,致细胞凋亡。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家族(RIPs)是一类重要调节细胞死亡、存活的信号分子,其中RIP3具有自磷酸化、诱导细胞凋亡与激活NF-kB的作用,是参与TNF-α介导的死亡受体凋亡通路的重要信号分子,且RIP3与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DM心肌细胞凋亡中,RIP3是否参与其中,及DPP-Ⅳ抑制剂对DM心肌细胞凋亡、RIP3表达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通过抑制DPP-Ⅳ活性,提高GLP-1水平、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因此,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本部分从动物水平研究西格列汀对DM大鼠心肌组织的炎症、胶原网络代谢、脂质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等病理改变的影响;对DM心肌组织中RIP3的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并探讨该药对DM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DM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方法。
   研究目的:
   1.探讨DPP-Ⅳ抑制剂对DM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胶原网络代谢、脂质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等心肌重塑的影响;
   2.初步探讨RIP3在DM心肌中的表达及DPP-Ⅳ抑制剂的干预作用;
   3.评价DPP-Ⅳ抑制剂对DM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
   1.DM大鼠模型的构建、分组及药物干预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n=10只)[Control];糖尿病组(n=20只)[DM];糖尿病+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组(低剂量组,30mg/kg/d)(n=20只)[DPP-Ⅳi(Low)];糖尿病+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组(高剂量组,50mg/kg/d)(n=20只)[DPP-Ⅳi(High)]。糖尿病各组高脂饲养4周(w)后,糖尿病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30mg/kg。2型糖尿病大鼠成模的诊断标准为:STZ注射后1周内,连续2次空腹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模型。模型稳定后持续4w,给予对照组、DM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DM药物干预两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研钵碾碎生理盐水稀释后灌胃,均再继续喂养到实验结束,处死称取心脏重量,计算心脏重量/体重[HW/BW(mg/g)]比值后,留取标本。
   2.各组大鼠基本指标、糖脂代谢系列指标及GLP-1水平的监测
   实验过程中除常规每2周测1次心率、体重、血压与血糖外,期间,根据研究需要,各时间点为0、4、5、9、13、17、21w,抽取颈静脉窦血1.5ml左右,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免疫发光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酶联免疫法法测血清FFA、GLP-1水平,以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3.心电图
   根据实验不同时间点,描记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心电图,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电活动情况并记录心电图。
   4.超声心动图
   分别在0、13w、17w、21w不同时间点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指标如下: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E波最大速度、A波最大速度、E/A;组织多普勒(TDI)二尖瓣环左室侧壁测E'最大速度、A'最大速度,E'/A',并计算E/E'。
   5.Millar导管测左心功能
   暴露左室心尖部后,利用10ml注射器针头,内有Milllar导管电极探头直接行心尖穿刺精确控制插入左心室,软件分析心血管参数,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记录、导出有关数据、图像资料,并计算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au=P/(-dp/dt)。
   6.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
   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后,进行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细胞形态、胶原分布情况等。油红O染色用冻存心肌组织标本。以3%戊二醛固定心肌组织后行透射电镜观察。并测心肌羟脯氨酸含量计算胶原含量。
   7.TUNEL染色
   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阳性染色细胞即凋亡细胞百分比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取心肌组织石蜡切片,分别免疫组化检测左室心肌组织炎性因子TNF-α、IL-6,胶原Ⅰ、Ⅲ与胶原降解酶MMP-1、9,以及RIP3的表达,并进行综合分析。
   9.实时定量RT-PCR基因水平检测
   取-80℃冻存的心肌组织,Trizol法提取心肌组织总RNA,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RIP3 mRNA的表达水平。
   10.Western blot检测
   取-80℃保存的心肌组织,提取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左室心肌组织内GLP-1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炎性因子TNF-a、IL-6,胶原Ⅰ、Ⅲ,部分胶原降解酶MMP-1、9,以及RIP3的蛋白表达。
   11.统计学分析
   所用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值变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小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大鼠的一般情况
   糖尿病大鼠造模中,共4只未达标准予以剔除,整个实验中共死亡8只,均为糖尿病各组,最终58只大鼠最终完成实验。其中,Control组10只;DM组15只; DM+ DPP-Ⅳi(Low)组16只;DM+DPP-Ⅳi(High)组17只。对照组精神状态好,体重增加,反应敏捷,毛色白而光泽。DM组出现多饮、多尿和消瘦症状,精神差,体重增加迟缓甚至下降,皮毛脏乱无光泽。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相比,一般情况均较好。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心率、体重和血压均无差异(P>0.05)。结束时,DM各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P<0.01-0.05),心率、血压升高(P<0.01-0.05);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体重增加及心率、血压不同程度下降(P<0.01-0.05)。
   2.血液指标检测结果
   2.1各组糖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造模前、高脂饲养4周后,糖尿病各组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造模后整个实验过程中,DM组与对照组比较,FBG水平、上午10:00血糖水平及HbA1c,均显著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P<0.01-0.05);造模成功后1周FINS无显著差异,ISI显著下降(P<0.05);实验末,DM组与对照组、两药物干预组比较,FINS显著下降(P<0.01-0.05);ISI在实验第5-21周,DM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
   糖尿病造模成功后整个实验过程中,DM各组较对照组,血TC、TG、LDL-C、FF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0.05);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0.05)。
   2.2检测空腹、口服葡萄糖30min后GLP-1的血浆水平
   糖尿病造模成功并且模型稳定后,于第8周开始给予药物干预,DM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空腹、口服葡萄糖30min后GLP-1血浆水平均呈不同程度降低(P<0.01-0.05);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在第13-21周,空腹、口服葡萄糖30min后,GLP-1血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0.05),尤其DM组给予高剂量DPP-Ⅳ抑制剂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心电图的变化
   对照组ECG清晰可见P、QRS、T波,QRS波振幅一致。DM组10只心电图异常表现,占66.67%,且QRS“电交替”现象多见,另可见室上速、室速、心动过缓等各种复杂心律失常;两药物干预组中,心电图异常总计14只,占42.42%,未见复杂心律失常且“电交替”减少,提示DPP-Ⅳ抑制剂可改善心脏电活动。
   4.超声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
   左心结构的改变:实验开始时,各组之间左心腔室大小,LVIDs及LVID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束时,DM组与对照组比较,LVIDs及LVIDd均显著扩大(P<0.05);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LVIDs及LVIDd均明显减小(P<0.05)。
   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间FS和EF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束时,DM组与对照组比较,FS、LVEF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0.05);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FS、LVEF均不同程度升高(P<0.01-0.05)。
   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实验开始时,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DM组与对照组比较,第13w开始至21w实验结束时,E/A、E'/A'比值不同程度降低(P<0.01-0.05); E/E'比值不同程度升高(P<0.01-0.05);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E/A、E'/A'比值不同程度升高(P<0.01-0.05),E/E'不同程度降低(P<0.01-0.05)。
   5.Millar导管测量各组左室功能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DM组LVSP明显下降(P<0.01)、LVEDP升高(P<0.01)、±dp/dt max绝对值降低(P<0.01-0.05)及Tau绝对值延长(P<0.01)。与DM组比较:LVSP在大剂量DPP-Ⅳ抑制剂干预后明显升高(P<0.05),在两组DPP-Ⅳ抑制剂干预后,+dp/dt max(mmHg/s)均升高(P<0.05),LVEDP均显著下降(P<0.05),-dp/dt max(mmHg/s)绝对值均升高(P<0.05),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au)绝对值不同程度缩短(P<0.01-0.05),大剂量药物干预组Tau缩短更显著。
   6.DM大鼠左室心肌重塑及DPP-Ⅳ抑制剂的影响
   6.1大体标本病理改变及HE染色
   DM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脏标本大体形态表现体积较大,HW/BW(mg/g)较大(P<0.05);HE染色可见左室心腔扩大、室壁肥厚;细胞横截面积明显增加(498.37±14.31 vs347.84±12.27 um3,P<0.01);HE染色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现象,形态不规则,核大小不均。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心脏体积、HW/BW(mg/g)比值变小(P<0.05);左室心腔缩小,肥厚减轻;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不同程度减少(P<0.01-0.05); HE染色可见心肌细胞体积不同程度减小,细胞排列较规则、有序,核大小尚均一,高剂量药物组则改善更明显。
   6.2 DPP-Ⅳ抑制剂对DM心肌组织GLP-1含量、GLP-1R表达的影响
   实验结束时,Western-Blot提示:与对照组比较,DM组心肌组织GLP-1含量显著降低(P<0.01),GLP-1R表达也减少(P<0.01);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心肌组织GLP-1含量、GLP-1R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P<0.01-0.05),提示DPP-Ⅳ抑制剂干预后,心肌组织内GLP-1含量升高,旦可提高GLP-1受体表达的密度。
   6.3 DPP-Ⅳ抑制剂减少DM心肌组织胶原的含量
   Masson染色所见:DM组与对照组大鼠比较,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紊乱,分布不均,沉积增多;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沉积的心肌胶原减少,排列尚有序、分布也尚均匀。
   天狼猩红染色所见:DM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较明显增加,排列紊乱,且可见不规则网状胶原纤维围绕在小动脉周围;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可见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减少。
   胶原含量比较:与对照组比较,DM组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15.86±0.43 vs7.06±0.31 ug/mg,P<0.01)、胶原容积分数(CVF%)(4.8±0.49 vs0.47±0.06,P<0.01-0.05)以及血管周围胶原面积/管腔面积比(PVCA/LA)(2.74±0.37 vs0.5±0.02,P<0.01-0.05)均不同程度升高。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左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均不同程度减少。
   免疫组化染色:DM组心肌组织与对照组比较,Ⅰ、Ⅲ型胶原阳性表达显著增加;不同剂量DPP-Ⅳ抑制剂干预后,可见心肌组织棕色颗粒不同程度减少。
   Western-Blot: DM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均可见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P<0.01-0.05)。
   6.4 DPP-Ⅳ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酶MMP-1、9表达的影响
   免疫组化染色:DM组与对照组比较,MMP-1、9阳性表达显著增加。不同剂量DPP-Ⅳ抑制剂干预后,心肌组织棕色颗粒不同程度减少。
   Western-Blot.DM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组织MMP-1、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心肌组织MMP-1、9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0.05)。
   6.5 DPP-Ⅳ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炎性因子TNF-α、IL-6表达的影响
   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心肌细胞浆内见少量、稀疏的浅棕色颗粒;DM组心肌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多浓密深棕色颗粒。与DM组比较,不同剂量DPP-Ⅳ抑制剂干预后,可见心肌组织棕色颗粒分布散在、稀疏,有不同程度减少。
   Western-Blot:DM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组织TNF-α、 IL-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心肌组织TNF-α、IL-6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
   6.6 DPP-Ⅳ抑制剂减少DM心脏脂质的沉积
   油红O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心肌脂肪含量(7.03±0.31 vs0.32±0.01,P<0.01)、心外膜脂肪组织含量(12.76±0.48 vs0.47±0.03,P<0.01)均显著升高;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可见心肌组织脂肪含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含量均呈不同程度减少(P<0.01-0.05)。
   6.7糖尿病心肌组织RIP3的表达及DPP-Ⅳ抑制剂的干预
   免疫组化染色:DM组与对照组比较,RIP3棕黄色阳性颗粒表达增加,且分布在细胞核周围较多,不同剂量DPP-Ⅳ抑制剂干预后,细胞内棕黄色阳性颗粒表达不同程度减少。
   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组织RIP3 mRNA水平、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RIP3 mRNA水平、蛋白水平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0.05)。
   6.8透射电镜观察DPP-Ⅳ抑制剂对糖尿病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DM心肌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固缩,染色质聚集,呈现凋亡细胞的早期表现;对照组心肌细胞核仁清晰可见,核膜光滑、完整。药物干预后的两组,细胞核未见明显染色质聚集,无核固缩表现,核膜尚完整、光滑。
   6.9 TUNEL染色观察DPP-Ⅳ抑制剂对糖尿病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发生率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DM组左室心肌组织凋亡细胞阳性率显著增加(P<0.01),药物干预后的两组与DM组比较,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
   6.10初步分析糖尿病心肌组织RIP3 mRNA表达与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
   结合糖尿病心肌组织RIP3 mRNA表达与糖尿病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百分率,初步分析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RIP3 mRNA表达与细胞凋亡百分率的相关性,得知Pearson相关系数r=0.795(P<0.001),可以初步判断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百分率与RIP3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结论:
   1.DPP-Ⅳ抑制剂影响DM心肌组织炎症反应、胶原代谢、脂质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的改变,逆转DM心肌病理性重塑;
   2.DM心肌组织中,RIP3表达上调,且与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DPP-Ⅳ抑制剂可干预DM心肌组织中RIP3过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3.DPP-Ⅳ抑制剂可显著降低DM大鼠左室E/E',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dp/dt max,增加LVEF和+dp/dt max,缩短Tau。显示DPP-Ⅳ抑制剂明显改善DM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