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颌与双颌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6h】

单颌与双颌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样本选择

2.研究方法

结果

一.单颌组各硬组织标志点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比较

二.双颌组各硬组织标志点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比较

三.单、双颌手术治疗结果的比较

四.单、双颌手术治疗后下颌稳定性的比较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骨性安氏Ⅲ类错(殉)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对其进行治疗和研究一直是口腔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良好地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殉)畸形的方法。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和下颌双侧升支矢状骨劈开术(BSSRO)是治疗骨性Ⅲ类错(殉)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临床上根据畸形的程度和部位选择采用一种或两种术式相结合来进行治疗。根据手术部位通常分为单纯下颌手术和双颌手术,但对单、双颌手术方法的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通过对骨性Ⅲ类错(殉)患者治疗不同时期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分析,明确单、双颌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掌握不同术式对骨骼及牙齿改变的异同,以期更好的选择手术方案。
   尽管正颌外科取得了突飞猛劲的进步,但术后稳定性仍是困扰着口腔科医师的问题。术后稳定性是衡量正颌外科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国内外对术后稳定性的报道,多为对单纯下颌手术或双颌手术的研究。鲜见对单、双颌手术复发程度、部位及原因的对比研究。比较单颌手术与双颌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殉)患者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可以明确术后复发部位、复发程度及影响复发的因素,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目的:通过对单颌与双颌正颌手术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殉)患者治疗不同时期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分析,比较单、双颌手术后颌面部硬组织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明确单、双颌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为骨性安氏Ⅲ类错(殉)患者治疗前诊断设计、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方法:选择6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殉)患者,其中30例接受单纯下颌手术,30例接受双颌手术。分别在治疗前(T0),手术前(T1),手术后6周(T2),以及治疗结束时(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颅面部17个硬组织标志点,测量它们所形成的角度、线距及其在垂直方向和矢状方向上线距间的变化。全部测量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治疗前(T0)与手术前(T1)各硬组织标志点变化的比较除单颌手术组上切牙相应测量值无显著变化外(P>0.05),单颌手术组下切牙和双颌手术组上、下切牙的相应测量项目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表明术前正畸去代偿作用明显。
   (2)手术前(T1)与手术后6周(T2)各硬组织标志点变化的比较双颌手术组上颌各硬组织标志点明显向前向上移位,单、双颌手术组下颌各硬组织标志点均明显向后向上移位(P<0.05)。双颌手术组SNA角以及两组的SNB角、ANB角、Wits值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术后患者由Ⅲ类骨面型变成Ⅰ类骨面型。双颌手术组OP-SN增大显著(P<0.05),表明患者(殉)平面发生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单颌手术组无此改变(P>0.05)。双颌组上面高(N-ANS)、下面高(ANS-Me)变化显著(P<0.05),术后颌面部垂直比例关系更为协调。两组患者均由反覆(殉)、反覆盖变为覆(殉)、覆盖正常,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
   (3)手术后6周(T2)与治疗结束时(T3)各硬组织标志点变化的比较双颌手术组上颌各硬组织标志点有轻度的向后向下位移的趋势,单、双颌手术组下颌各硬组织标志点均有轻度的向前向上位移的趋势,但其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发现:在矢状方向上,双颌手术组术后稳定性优于单颌手术组(P<0.05);在垂直方向上,两组术后稳定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双颌手术在上颌畸形治疗、面部垂直比例关系改善、(殉)平面倾斜度改变方面优于单颌手术。
   (2)在矢状方向上,双颌手术组术后稳定性优于单颌手术组;在垂直方向上,两组术后稳定性无统计学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