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疗及预后的分析
【6h】

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疗及预后的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真菌性角膜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真菌菌属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疗方式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例(均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裂隙灯检查等眼科常规检查,并依次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角膜刮片镜检(10%氢氧化钾湿片法)及角膜真菌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其后每日复查裂隙灯,第1、2、4周复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溃疡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病灶内是否有菌丝残留。先整体分析入选病例男女双方在年龄、职业、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治疗方式及预后等因素上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然后对比分析上述三种病原学检查方法的菌丝和孢子的检出情况;根据真菌培养结果统计致病菌属并分组,比较不同菌属所致真菌性角膜炎,在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治疗方式及预后等因素上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最后根据静脉滴注抗真菌药物的不同,比较氟康唑及伏立康唑两种抗真菌药物疗效上的差异性。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3)显示:男女患者双方在年龄、诱因、入院季节、发病到诊断时间、病原学检查结果、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治疗前后视力改变、治疗方式及预后等其它因素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三种病原学检查方法中,共聚焦显微镜检出菌丝39例,阳性率92.9%;角膜刮片镜检检出29例,阳性率69.1%;真菌培养检出34例,阳性率81.0%,经统计学分析(表4)显示:角膜刮片镜检与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真菌培养与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及角膜刮片镜检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据真菌培养阳性结果34例,统计其致病菌属,并根据结果将其阳性者分为镰刀菌组21例与曲霉菌组10例两组;另外检出链格孢、腐殖霉、弯孢菌各1例,因样本数过少舍弃,经统计学分析(表5)显示,镰刀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曲霉菌组,而未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第4周角膜上皮愈合率则明显低于曲霉菌属患者(P<0.05),其它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根据患者静脉滴注抗真菌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氟康唑(n=29)及伏立康唑组(n=13);经统计(见表6)我们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平均住院天数上伏立康唑组要低于氟康唑组;其在治疗5~7天有效率为76.9%(10/13)高于氟康唑组的58.6%(17/29);需行治疗性角膜移植的患者只有3例(23.1%),低于氟康唑组的12例(41.8%);出院时预后上,伏立康唑组治愈率达69.2%(9/14),高于氟康唑组的48.3%(14/29);另外,伏立康唑组在出院时视力提高者占69.2%(9/13),高于氟康唑组的41.4%(12/29),并且视力未见较入院时降低者。
  结论: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角膜刮片镜检且比真菌培养更快捷;伏立康唑对多种眼部常见致病真菌有更好的抗菌活性,而且其毒副作用低,可作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首选药物;镰刀菌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及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曲霉菌感染患者,而第4周溃疡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上明显低于曲霉菌属感染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