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PP6在难治性聂叶癫痫患者及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6h】

DPP6在难治性聂叶癫痫患者及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

1 实验对象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方法

1 人类脑组织

2 大鼠脑组织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DPP6在癫痫组和对照组病人的表达

2 DPP6在癫痫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树突棘异常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癫痫是一种脑部疾病状态,以具有能够产生癫痫发作的持久易患性和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后果为特征。据估计全球约5000万人罹患癫痫。尽管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仍有30%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称为难治性癫痫。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但是,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通过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及动物模型的脑组织标本研究发现树突棘存在重构,推断树突棘重塑在癫痫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二肽基肽酶6(dipeptidylpeptidase6,DPP6)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在海马神经元树突丝足和树突棘的形成和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比较DPP6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与脑外伤患者颞叶脑组织、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脑组织与对照组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DPP6在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抗癫痫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方法:
  在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按照随机化原则随机抽取27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脑组织,在对照组脑库中抽取15例组织学正常的脑外伤患者的颞叶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对DPP6的表达量和表达部位进行测定。另外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致痫模型,分别在大鼠癫痫发作后6h、24 h、72 h、1w、2w、1m、2 m(n=49)断头取脑,与对照组(n=7)比较,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对DPP6的表达量和细胞定位进行测定,进一步探讨DPP6在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结果:
  1癫痫患者组和对照组
  1.1临床特点比较:癫痫组共27例,平均病程12.11±1.42年。92.6%的患者病程超过5年,55.6%的患者病程超过10年。对照组共15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所取脑组织的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Western Blotting示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DPP6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计算DPP6/GAPDH的相对光密度(OD)值,比较两组的平均OD值,癫痫组平均OD值(0.86±0.04),对照组平均OD值(0.37±0.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3免疫组织化学示DPP6主要表达于癫痫组和对照组的颞叶脑组织神经元的细胞膜。对照组的平均OD值为0.21±0.03,癫痫组的平均OD值为0.50±0.02,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动物模型
  2.1 Western Blotting示,癫痫组颞叶脑组织中DPP6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海马中的DPP6在急性期(6h、24h)、慢性期(1m、2m)表达增加,潜伏期(1w、2w)比急性期表达减少,但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免疫组织化学示癫痫组颞叶脑组织与海马中的DPP6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膜,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均增加,且与Western Blot有相似的表达趋势。
  2.3免疫荧光双标示在1m癫痫大鼠颞叶和海马中,DPP6与MAP2共表达,与GFAP不共表达,说明DPP6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在神经胶质细胞中不表达。
  结论:
  1.DPP6在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和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均增高。
  2.DPP6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膜,在神经胶质细胞中不表达。
  3.DPP6在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