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h】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剥脱性皮炎

2.多形红斑

3.重症多形红斑

4.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病例报告

病例1

病例2

文献复习

1.OMDT的人群分布

2.发病特点

3 临床特点

4.治疗

5.预后

讨论

1.OMDT的人群分布

2.发病特点

3.临床特点

4.诊断

5.治疗

6.预后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Dermatitis induced by Trichloroethylene,OMDT)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该病的预后,对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方法: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的国内外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相关的研究及病例报道,对该病的人群分布特点、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结果: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作为一种常见的卤代烃类工业有机溶剂,应用十分广泛,可引起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OMDT以严重皮疹、发热、肝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少数可引起患者死亡。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其治疗方案缺乏相关指南。
  1.病例本次研究报道了2014年7月~2014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收治的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1例表现为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型药疹,另1例为剥脱性皮炎型伴肝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癫痫发作、一过性意识障碍等)及肺部感染。2例患者治疗后均病情好转,院外随访恢复良好。
  2.文献复习本次研究纳入病例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15岁~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9岁,广东省为发病最多的地区。
  ①发病特点:发病潜伏期为8~48天,平均25.6天,34例为直接接触TCE,8例为间接接触。
  ②临床特点:前驱症状包括发热43例,头痛乏力8例,呼吸道症状11例,消化道症状18例。皮肤表现包括多形红斑9例(20%),重症多形红斑2例(4.4%),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例(4.4%),剥脱性皮炎20例(45%),另有3例皮损呈玫瑰糠疹样改变。系统损害包括,白细胞升高19例,ALT增高43例,总胆红素增高36例,心肌损害14例。
  ③治疗:糖皮质激素为主,14%的病例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69%的病例激素用量在60mg/日~200mg/日之间,3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1例采用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
  ④预后:11例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11例患者并发感染,4例患者继发糖尿病,4例患者神经系统病变,3例患者原发病好转后出现银屑病。死亡病例8例,死亡原因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呼衰、低血容量休克等。
  结论:
  1.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均与重症药疹,尤其是DIHS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值得相互借鉴。
  2.OMDT的发病人群特点,以15岁-25岁年龄段为主,具有个体遗传易感性,与HLA基因、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可能是OMDT易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3.除皮肤损害,OMDT还常发生肝脏、肾脏、心脏、神经系统等全身性损害。诊断依靠接触史及临床表现,应注意鉴别诊断,避免漏诊。
  4.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是OMDT的一线治疗方法,应综合评估皮损及内脏损害程度选择合适的激素用量,必要时可选用血浆置换和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
  5.OMDT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