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贫效果与福利依赖效应评估——基于CFP2010的实证研究
【6h】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贫效果与福利依赖效应评估——基于CFP2010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政策评估概述

2.1.1 政策评估的概念与类型

2.1.2 政策评估的模式

2.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关评估研究

2.2.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2.2.2 改革与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2.2.3 现有研究的局限

第3章 政策评估方法

3.1 政策评估策略

3.2 研究假设

3.2.1 村级层面:减贫效果如何

3.2.2 个体层面:是否存在“福利依赖”

3.3 数据与统计方法

3.3.1 数据及其相关贫困测量指标

3.3.2 统计方法与分析步骤

第4章 数据分析结果

4.1 村级层面:影响农村减贫的因素

4.2 个体层面:影响农村贫困人口工作意愿的因素

第5章 评估结果的总结与讨论

5.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镧度在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

5.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福利依赖”效应

5.3 其他影响农村地区减贫的重要因素

第6章 政策建议

6.1 制度的再设计:引入相对匮乏的视角

6.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镧度目标群体的界定与低保标准的制定

6.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执行与开展

6.2 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农村贫困问题对于拥有庞大农民群体的中国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目前中国政府最主要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在削减农村贫困的进程中责任重大。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实证评估与研究既符合现实的需要又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的社区数据和成人数据,以附带效果模式作为基础,分别从村级层面和个体层面出发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村级层面的评估结果表明,首先,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的开展与落实确实能够带来较为显著的减贫效果,但这一效果主要体现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对于东部地区的农村而言减贫效果相对有限;其次,农村低保标准的提高无论在东部地区的农村还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均不足以产生显著的减贫效果;第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东部地区农村的减贫和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减贫同样都没有显著的时效性。而个体层面的评估结果表明,一方面,与年龄段较高的农村低保受助者相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年龄段较低的农村低保受助者中所产生的“福利依赖”效应较为显著;另一方面,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低保受助者相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低保受助者中所产生的“福利依赖”效应较为显著。此外,本文的政策评估结果还揭示了其他一些影响农村地区减贫的重要因素。
  本文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分别从制度内和制度外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就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身而言,本文通过引入相对匮乏的视角对制度进行了初步的再设计:一方面,建议采用相对匮乏的社区共识方法来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群体以及制定相应的农村低保标准;而另一方面,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执行与开展,本文建议不同的农村地区应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来执行和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应当规范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格审查机制、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的落实与宣传。与此同时,从制度以外出发,本文建议政府在农村的减贫工作中应当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其他相关政策的配套与衔接(包括提高农村低保户的人力资本,向农村低保户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就业机会以及相应的就业培训等),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一个涉及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的综合政策体系,从根本上缓解和改善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贫困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