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程度萎缩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
【6h】

不同程度萎缩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一 上颌骨骨质对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二 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量对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口腔种植技术因其良好的舒适度、美观的效果、及较高的成功率等优势,已成为牙缺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随着牙槽骨的进行性吸收,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断降低,在行种植修复时常出现垂直骨高度不足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缺失牙时间较长的患者,多合并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为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因此,上颌后牙区的种植体难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初期稳定性,其失败率也较其他区域要高。
  如今上颌窦提升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有效地解决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难题,极大程度地扩展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对于上颌后牙缺失并伴有明显牙槽嵴高度不足的患者,在准备种植体植入之前常需行上颌窦底提升并放置植骨材料。这一方法现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在植骨材料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自体骨由于自身良好的骨传导性,骨生成性及骨诱导性,故被认为是最佳的移植骨材料。但自体骨移植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开辟第二术区,取骨区的组织创伤以及有限的供区骨量等,使自体骨的应用受到了巨大的限制。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新兴的人工合成骨材料不断涌现出来,使口腔种植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良好的人工骨材料应具有促进细胞定植,利于骨生成的支架结构等特性,但目前的人工移植材料尚无法完全达到这些要求。近年来,不使用植入物的上颌窦提升术正逐渐获得临床医师的认可,且不断有成功案例的报道。有学者认为,使用移植物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为避免上颌窦提升术的创伤及术后的并发症,残余骨量尚可的患者建议使用短种植体,而临床实践表明,短种植体同样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不同程度萎缩的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时,对于种植体的选择及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宄主要运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对种植体-骨界面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评估,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实验内容分为如下两部分。尽管有限元分析尚不足以对颌骨应力进行定量分析,但定性研究的结果仍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上颌骨骨质对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本实验主要评估上颌窦提升术后,由不同骨质量所引起的生物力学效应,并根据实际骨质情况选择最佳的种植体及其植入方式。
  材料与方法:建立一牙槽嵴剩余高度为8mm的简化上颌骨后牙区模型,颌骨质量分为3类(D2,D3,D4)。合面加载150N的斜向合力,评估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使用高强度移植物的上颌窦提升组的应力分布情况最为理想;在D2和D3类骨质情况下,短种植体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应力分布效应;随着骨质量的下降,种植体周围的应力水平也随之上升。
  结论:骨颌骨骨质条件应纳入种植体植入术前检查项目:当周围骨质条件尚可时,标准种植体与短种植体均能取得良好的稳定效果,当骨质条件较差时,推荐行上颌窦提升术及标准种植体植入。
  2.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量对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在不同程度萎缩的上颌后牙区,是否放置植入物的上颌窦提升术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建立4组不同牙槽嵴高度(10mm,7mm,5mm,3mm)的上颌后牙区模型,颌骨骨质量分为D3和D4两类,将10mm的标准种植体与颌骨模型整合。斜向加载150N的合力,评估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使用植入物的上颌窦提升术对应力分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高强度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在D3类骨质组中,当牙槽嵴高度为5mm和7mm时,无植入物的上颌窦提升术后的种植体周围应力水平尚可。
  结论:在萎缩的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体植入术时,疏松的骨质是一个不利因素,但可通过上颌窦提升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临床实践中,上颌窦提升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剩余骨质及骨量的情况而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