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杂交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aliotis iris)温度耐受性研究
【6h】

杂交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aliotis iris)温度耐受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鲍的概述

1.1 鲍的简介

1.2 中国鲍养殖现状

1.3 鲍的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2 影响鲍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概述

2.1 温度

2.2 盐度

2.3 溶氧

2.4 其它环境因子

3 hsp研究进展

3.1 hsp及hsp70简介

4 贝类免疫因子(免疫酶)概述

4.1 贝类免疫系统简介

4.2 SOD

4.3 AKP

4.4 LZM

4.5 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免疫能力的影响

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几种免疫酶及hsp70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生物

1.2 试剂及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确定试验温度

2.2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hsp70影响试验

2.3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几种免疫酶影响试验

2.4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温度骤变对杂交hsp70的影响

3.2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肌肉SOD的影响

3.3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肌肉AKP的影响

3.4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内脏LZM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温度骤变对杂交hsp70的影响

4.2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肌肉SOD的影响

4.3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肌肉AKP的影响

4.4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内脏LZM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几种免疫酶及hsp70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生物

1.2 试剂及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hsp70影响试验

2.2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几种免疫酶影响试验

2.3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温度渐变对杂交hsp70的影响

3.2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肌肉SOD的影响

3.3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肌肉AKP的影响

3.4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内脏LZM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温度渐变对杂交hsp70的影响

4.2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肌肉SOD的影响

4.3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肌肉AKP的影响

4.4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内脏LZM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鲍养殖的发展近年来受到种质退化影响,具体表现为生长慢、抗病性差。杂交育种作为一种常见的育种方式在鲍的养殖中被广泛应用,成为改良鲍生物性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采用皱纹盘鲍(早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黑足鲍(♂Haliotis iris)杂交后代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温度骤变和渐变对杂交鲍hsp70以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AKP(碱性磷酸酶)、LZM(溶菌酶)活力的影响,旨在探究杂家鲍温度耐受性,为杂交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温度设置4℃、9℃、14℃、19℃、24℃、29℃,取样时间为刺激后0h、2h、6h、12h、24 h、48 h,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温度骤变对杂交鲍hsp70的影响
  14℃组和19℃组hsp70相对表量处于低水平且无显著差异(P>0.05),我们推测14℃和19℃仍在杂交鲍的适宜生长范围内。以14℃和19℃为基点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杂交鲍能够通过上调hsp70表达量抵抗温度变化。在高温试验组(24℃、28℃),hsp70相对表达量具有时间依赖性,0h-12h均保持了高的相对表达量,24 h时有所降低,48 h时发现又大量表达。在低温骤变刺激(4℃、9℃)时,短期内杂交鲍hsp70相对表达量略有增加,24 h时才表现为大幅度的上调表达,这表明杂交鲍能够上调hsp70抵抗低温骤变刺激,但反应过程较慢。
  2、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1)SOD:4℃组在各时间点SOD活力稳定,以19℃为基点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SOD活力增强,29℃时SOD又有所降低。温度骤变刺激后,杂交鲍SOD活力在12h内波动较大,12h之后则逐渐趋于平稳,各温度组之间差异逐渐减小,整体表现为先波动增高然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
  (2)AKP:以14℃为温度基点,AKP活力随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逐渐升高,但各温度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温度骤变后随时间的推移,杂交鲍AKP活力呈现为先略有降低,然后上升,之后又降低,48 h时高于0h。29℃组AKP活力在12h达到最高,其余各组均在24 h达到最高。另外,4℃组和29℃分别出现了AKP活力激增的现象,我们推测在4℃或者29℃环境下,杂交鲍短时间内尚能适应,但无法适应长时间高温或者低温环境,故通过短时间内提高AKP活力来增强抵抗力。
  (3)LZM:温度骤变刺激后各温度组均表现为较高的LZM活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杂交鲍LZM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再呈现出升高趋势。在刺激前期,各温度组杂交鲍LZM活力差异较大。另外我们还发现,整体来看14℃组杂交鲍LZM活力要高于其他温度组,LZM活力在适宜温度下保持较高活力,随着温度升高和降低都会导致LZM活力降低。29℃组LZM活力整体低于其他温度组,且随着时间推移与其它温度组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我们推测29℃高温破坏了杂交鲍内环境稳定,对正常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3、温度渐变对杂交鲍hsp70表达的影响
  杂交鲍hsp70相对表达量具有时间依赖性,在刺激温度为4℃、9℃、14℃、19℃、24℃时,hsp70相对表达量表现为短时间内逐渐增加,其中19℃在12h时达到最高,其余温度组在6h时就达到最高,之后又降低并趋于稳定。29℃组杂交鲍体内hsp70相对表达量从0h开始先略有降低后又升高,在12h时达到最高,之后继续降低。我们推测,29℃已经对杂交鲍构成较大刺激,杂交鲍体内hsp70表达量的上调表现为瞬时性。另外,在4℃和9℃组,温度渐变刺激48 h时杂交鲍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 h(P<0.05),14℃、19℃和24℃组均与0h无显著差异(P>0.05),29℃组则在12h之后保持降低趋势,48h时显著低于0 h(P<0.05)。这与杂交鲍的适宜生长温度有关,杂交鲍对14-24℃的水温有较好的适应性,而在低温下则需通过调节体内hsp70表达量等适应环境。而在长期的高温刺激下,鲍体内免疫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破坏,hsp70表达量降低。
  4、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1)SOD:0h时各温度组杂交鲍SOD活力有显著差异,2h后除4℃组以外各温度组SOD活力均保持稳定,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杂交鲍已经适应了外界温度变化。4℃组在0h、2h、6h时SOD活力保持在较低水平且稳定,12h后活力又增高,达到平均水平。目前,低温对鲍SOD活力的影响研究还不多,我们推测杂交鲍的SOD活力与其代谢相关,低温环境下鲍代谢降低,影响了SOD活力,随着时间的延长,杂交鲍逐渐适应了低温环境,开始通过提高SOD活力来增加免疫力。14℃组SOD活力也处于低水平且稳定,这表明14℃是杂交鲍的适宜生长温度。以14℃为基点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SOD活力升高,但在4℃或者29℃时SOD活力又有所降低,我们推测极高温或者低温对鲍的内部环境产生了破坏,影响了杂交鲍体内SOD活力。
  (2)AKP:除4℃组以外,在温度渐变刺激下,各温度组AKP活力均增高,48h时又降至较低水平,并且低于0h,这表明杂交鲍在48 h后逐渐适应了环境温度,表现出强的适应性。4℃组AKP活力持续增加,48 h时显著高于其他各温度组并仍有增高趋势,我们推测低温下杂交鲍通过增高AKP活力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另外,14℃组AKP活力在试验过程中虽然也有波动,但均处于低水平,48h时为最低,这表明14℃是适宜杂交鲍生长的温度。整个过程29℃组并未出现与其他温度组明显区别。
  (3)LZM:19℃和24℃组杂交鲍LZM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并处于低水平,随着温度升高或者降低,AKP活力增高。温度降至4℃时,LZM活力又降低,但仍高于19℃与24℃组。在29℃高温和4℃适、9℃低温条件下,杂交鲍LZM活力仍保持较高水平,表明杂交鲍能够很好的应高温或者低温,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19℃和24℃组LZM活力低于其它温度组而且随时间推移较为稳定,表明19℃和24℃水温对杂交鲍近产生较小的影响,是杂交鲍适宜生存的温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