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L市撤村并居新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6h】

L市撤村并居新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撤村并居

2.1.2 新农村社区

2.1.3 治理及其机制

2.1.4 土地整合度

2.2 农村社区建设的历史演进、分类及其特征

2.2.1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背景

2.2.2 “一村多社”的特征

2.2.3 “一村一社”的特征

2.2.4 “多村一社”的特征

2.3 农村社区的类型及其治理模式

2.3.1 城市带动型

2.3.2 产业带动型

2.3.4 内生自发型

第三章 L市撤村并居及其治理现状分析

3.1 L市撤村并居的过程与阶段划分

3.1.1 “一村一社”阶段

3.1.2 合并为行政村阶段

3.1.3 “多村一社”的撤村并居阶段

3.2 L市新农村社区的类别及其特征

3.2.1 L市城市推进型合并社区的分布及特征

3.2.2 L市产业带动型合并社区的分布及特征

3.2.3 L市行政整合型合并社区的分布及特征

3.3 L市撤村并居社区的治理分析

3.3.1 治理主体分析

3.3.2 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分析

3.3.3 土地整合度与各类治理要素关系分析

3.3.4 群众满意度分析

第四章 L市撤村并居新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经济发展不平衡

4.2 政治行政职能发挥不足

4.3 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优质资源分配不平衡

4.4 文化资源总量不足,文化活动相对不丰富

4.5 基础设旌质量相对不高,缺乏养护

第五章 L市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5.1 以科学规划为统领,结合实际,分步实施

5.2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因村制宜,促进增收

5.3 以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为标准,充分引导,逐步转变

5.4 以土地整合度为参照,把握规律,稳步推进

5.5 以村民满意度为目标,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5.6 稳步推进“三资”融合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地增减挂”工作试点以来,撤村并居是我国多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形式,旨在推进村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利用、产业合理布局、资源集中共享实现农村治理的更大成效。在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有的地方推进过快,带来矛盾,有的融合难,合并流于形式。如何找准关键因素,因地制宜开展撤村并居,科学合理推进社区治理,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本文选取撤村并居试点推进比率较高的L市,对L市2016年合并社区情况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分类选取22个已经合并的社区,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合并前与合并后社区治理各要素的变化情况,村民对各治理要素的满意度评价情况,找出社区合并工作存在的不足;探索引入社区“土地整合度”的指标,分析社区“土地整合度”与治理要素的优化情况、村民满意度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土地整合度”与社区合并工作成效的相关关系,为没有推进社区合并的地区,提供推进社区合并工作的参考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合并社区治理喜忧并存:一是社区治理资源分布不平衡,在提供公共服务场所、配套服务设施、水电路医学乐等资源上存在不平衡;二是社区治理主体均明显优化,社区两委人数精简,三高三强人员比例提高,多元主体参与模式逐步形成;三是社区融合难问题依然突出,资产资金融合难,合并不合力;四是村民对社区公共资源供给要求进一步提升。在“土地整合度”与社区治理成效相关性方面,社区“土地整合度”与社区治理中的各治理资源优化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合并社区治理成效:一是对于已经合并的社区,要提升社区公共资源供给、加快社区三资融合、加快社区产业发展、加快土地流转利用方面,统筹推进。二是对于未合并的农村社区,“土地整合度”对社区治理成效中相关性较高的因素,可以进行较好的预测,对于可预测的成效和满意度不高的社区,可以待土地整合比率上升后再合并。三是对于土地整合度中相关性不高或弱相关的因素,要在社区合并或社区治理工作中做好引导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