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困境——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6h】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困境——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选点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综述

(一)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二)文献综述

(三)对已有文献的简评及本文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已有研究的理论运用

二、本文的理论基础

(一)两难困境理论

(二)最优与次优及理性选择理论

(三)城乡一元观

第三章 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困境

一、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

(一)两栖农民工受到城市“乐业”平台的吸引

(二)两栖农民工受到农村“安居”保障的牵制

二、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

(一)主观认同:户籍类别已不是身份差异的根本原因

(二)生存状况:农民工人生规划的实现受到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的双重制约

(三)权利保障:在外“共建”却不能“共享”,在家“福利”成“负担”

(四)社会融入:没有家便没有归宿感

(五)农村土地:土地是农民工可以被替代的生活保障

三、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两难困境与理性选择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行性

(二)传统城镇化造就的“二元”结构对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

(三)两栖农民工在进退博弈中的保守选择

第四章 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建议

一、深化二元制度改革以落实两栖农民工国民待遇

(一)推行城乡一元的人口登记制度

(二)剥离户籍相关制度的城市特权

二、纠正城乡居民认知偏差并引导其观念转变

(一)打破两栖农民工的“守土”观念

(二)引导城市主体对两栖农民工的全面接纳

三、提升两栖农民工能力以发挥其市民化的积极主动性

(一)促进两栖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

(二)构建两栖农民工多功能的社会关系网络

一、结论

二、本文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传统城镇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城市经济发展,但其结构失衡问题也造成了包括农民工两栖困境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新型城镇化提出了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原则,无疑是对传统城镇化所面临的结构失衡问题的及时刹车和转型调整,而农民工市民化无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显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基于此,本文切换研究视角,以农民工的两栖特性为背景,将目光转向农民工主体的主观看法,探究其市民化的主观意愿和相应的现实困境。
  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实地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和笔者的实地观察与了解,对重庆市城口县的两栖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的逻辑思路在于,将农民工的两栖性作为研究其市民化问题的客观背景,以两栖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观困境为重点,结合具体访谈案例,通过定性分析解剖城乡二元结构对两栖农民工市民化造成的两难困境,并以城乡一元观为理论指导,提出了对未来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建议。
  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为两栖农民工市民化创造了可行性条件,因此大多数两栖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观意愿强烈,城市对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然而,两栖农民工仍然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影响,其市民化进程受到制度、观念及自身能力的多重阻碍,从而在主观认同、生存状况、权利保障、社会融入度及土地处置上面临着被双重边缘化的两难处境和难以取舍的两难困境。因而,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推进两栖农民工的市民化,关键在于以城乡一元观为指导,在破除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城乡二元制度结构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对农民工作为城市主人的观念引导,并通过努力提升两栖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期最终实现城乡一元发展,为农民工的市民化创造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