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6h】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 略 语 表

1 前言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预后评价指标

2.4 随访时间与方法

2.5 试验流程图

2.6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各组患者构成情况

3.3 总血压波动曲线

3.4 随访完成情况

3.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

3.6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残疾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收集

4.2 血压变化规律

4.3 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影响

4.4 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致谢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1.明确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2.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不同因素。
  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4月分别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附属医院和包钢医院入住的发病时间在24小时之内的且有明确影像学依据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0例,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情况进行降压治疗或不进行降压治疗,测量并记录患者血压水平。入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分为4组:<140mmHg,(140-159)mmHg,(160-179)mmHg,≥180mmHg。测量并记录血压水平,出院后3月、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发病3月、6月死亡、残疾及复发情况,评估血压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在入院1天内小幅度上升,入院2-5天内缓慢下降,入院6-7天内趋于稳定;
  2.血压  3.TOAST分型死亡/残疾率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血压在160-179mmHg组时死亡/残疾危险最低为0.376,与其他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各组血压死亡/残疾率危险分别是血压0.05);
  4.年龄、高血压、吸烟以及总胆固醇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残疾率,OR为4.233、2.5971.095和1.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史、吸烟、高血压、总胆固醇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OR为2.72、3.37、1.9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
  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呈U型关系。血压在140-159mmHg水平时预后最好,在小于140mmHg或者大于159mmHg时死亡/残疾率及复发率都会增加;
  3.不同病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控制不同预后不同。在TOAST分型中,LAA亚型血压在160-179mmHg水平预后最好,在<140mmHg血压水平时预后最差;CE亚型在<140mmHg血压水平时预后最好,在≥180mmHg血压水平时预后最差;SAO亚型在不同血压水平时预后相似,无明显差异;
  4.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