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颂扬圣德与讽谏帝失——论汉赋政治功能的矛盾二重性
【6h】

颂扬圣德与讽谏帝失——论汉赋政治功能的矛盾二重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汉赋颂扬圣德的政治功能

1、颂扬圣德的具体内容

(1)歌颂帝王维护中央集权,捍卫国家统一大业。

(2)歌颂在圣主明君的治理下,帝国逐步走向繁荣强盛。

2、汉赋颂扬圣德产生的原因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帝王的提倡。

(3)是赋家作为精神生产者追随时代潮流的结果。

3、对汉赋颂扬圣德的分析及评价

二、汉赋讽谏帝失的功能

1、汉赋讽谏帝失的具体内容

(1)讽谏帝王荒于游猎。

(2)讽谏帝王侈于营造。

(3)讽谏帝王惑于仙道。

(4)讽谏帝王溺于声色。

2、汉赋讽谏帝失产生的原因

(1)与统治阶级自汉武帝以后的日益腐化,追求感官享受的现实有直接的关系。

(2)汉赋讽谏帝失的出现,是赋家对儒家政治理想和文艺观念理解与实践的结果。

(3)汉代赋家进行讽谏帝失,并以抑奢倡俭为中心,还与汉代普遍重视吸取秦亡的教训有关。

(4)还与赋家的地位有关。

3、对汉赋讽谏帝失的分析及评价

三、汉赋颂扬圣德与讽谏帝失的关系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汉赋是汉代最能代表汉代文学特征的文学样式,关于汉赋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汉赋“颂扬”与“讽谏”的研究,从未间断,褒贬不一。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指出汉赋既可以“通讽谕”,又能“宣上德”,从而具有“颂扬圣德”与“讽谏帝失”两方面的内容。本文详细阐释了汉赋“颂扬圣德”与“讽谏帝失”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产生原因及通过对其分析评价,揭示出两者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汉赋的颂扬圣德是赋家在时代精神潮流和阶级要求的推动下,以现实社会生活为根据反映在文学上的一种表现,鲜明地体现了大汉王朝的繁荣强盛和由此而引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汉赋的讽谏帝失则是赋家发扬儒家的文艺“兴、观、群、怨”说,将文学与政治结合起来并让文学对政治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仁政”理想社会的一种实践。从表面来看,一个是“颂”,一个是“讽”,二者之间是矛盾的,但从实际的效果上看二者又是统一的,归结到一点就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所以二者又是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的。两者之间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对立着的统一体。 正确理解汉赋颂扬圣德与讽谏帝失的对立统一关系,就能够纠正长期以来汉赋研究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看到汉赋“颂扬”的一面,认为它是奉命的文学,是以歌功颂德为目的的文学,“劝百讽一”,“讽谏”是在画蛇添足;二是片面强调汉赋的讽谏功能,认为汉赋的讽谏功能大于颂扬,讽谏是汉赋的基本宗旨,从而对“劝百讽一”的赋作,尤其是散体大赋多持否定的态度。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把汉赋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汉赋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