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
【6h】

汉语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语言的言据性(evidentiality)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是指语言使用者对信息/知识来源以及对信息/知识可靠程度的说明。言据性在语法层的体现被称为“据素”(evidentials/evidential markers),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形态据素和词汇据素。言据性研究早在20世纪初便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早期的研究者主要有Boas(1911)、Sapir(1921)和Swadesh(1939)等。80年代以来,国外言据性研究发展迅速、成果突出,如:Chafe和Nichols(1986)、Saeed(1997)、Mushin(2000,2001)、Palmer(2001)、Aikhenvald和Dixon(2003)和Aikhenvald(2004)。这些研究同时涉及到强屈折性语言(如印第安塔里阿那语Tariana)及弱屈折性语言(如英语),但前者的研究远远超过后者。我国语言学界中,胡壮麟(1994a,1994b,1995)、严辰松(2000)、朱永生(2006)等对汉语的言据性进行了探讨。言据性的语篇特征研究也引起了语言学专家与学者的注意,如Chafe(1986)、Friedman(1986)、Mushin(2000,2001)、Precht(2003)和Aikhenvald(2003,2004)。 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琐碎”的研究状态,许多方面亟待完善与补充,尤其是专门探讨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研究。由于汉语的情态系统并未语法化,因此对汉语言据性的研究尤其不足。本研究将对特定语篇环境中的言据性标记特征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填补汉语语篇言据性研究的空白。政府新闻发布会语篇中,言据性体现地较为明显,起到了劝说公众相信政府权威性的作用。此类语篇的主要交际意图即是向公众传递发言人知道或是认为正确的信息以及媒体对此信息的态度。选择合适的据素是由一系列语境因素决定的,而语境因素又源于意识形态及社会的道德标准。故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政府新闻发布会语篇中言据性特征来探讨言据性作为一种认知编码方式所体现的概念和人际语篇特征。 本研究将参照Chafe(1986)言据性框架和系统功能语法中关于言据性研究的理论,以功能主义思路对现代汉语语篇中的言据性进行初步探讨,进而研究其语篇特征。本文将围绕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展开讨论: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的意义表征如何体现?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的句式表征如何体现?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体现了何种语篇特征? 本研究将对按照一定要求收集起来的30篇汉语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做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具体分析过程中主要从意义、句法和语篇三个视角进行分析。详细地说即是从分析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的意义表征到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的句法表征,最后到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的语篇特征。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的语篇特征可以从概念意义及人际意义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概念意义的探讨,我们主要从言据性据素的过程特征入手。对于人际意义的探讨,我们从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特征入手。研究发现,过程特征的概念效果主要体现为权力自然化,且大多数言据性据素的介入特征为多声的倾向,有利于实现隐性劝诱。 本研究对于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的意义、句法及语篇意义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语言范畴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得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具体的语言现象,这些都会促进言据性理论的发展。此外,本研究巩固了言据性范畴作为语篇分析中一个有利的评判维度,并为今后的类似言据性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可行的分析模式。最后,揭示了不同言据性据素的意义潜势,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对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进行批评性解读的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