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以帛书《要》篇为依据
【6h】

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以帛书《要》篇为依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绪论

一、从帛书《要》篇看孔子易学思想的内容、特点与实质

(一)孔子易学思想的内容

1、《易》的内容

2、《易》的功用

3、学《易》境界

4、学《易》目的

(二)孔子易学思想的特点

1、继承下的超越

2、解《易》方法的一元与多元

(三)孔子易学思想的实质

二、孔子易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考察

(一)转型期的社会环境

1、礼崩乐坏,学散在野

2、鲁国的特殊环境

3、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社会思潮的人文理性转向

1、西周以来的重德传统

2、春秋时代人文理性的高扬

(三)解《易》传统的变动

1、卜筮传统的松动

2、义理解《易》的兴起

(四)卜筮的传统价值仍然存在

1、“稽疑”功能

2、“神道设教”功能

3、“进德修业”的功用

4、卜筮的礼乐文化价值

三、孔子易学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探究

(一)重人事轻鬼神的思想底色

(二)孔子思想的一贯性和变化性

(三)“夫子老而好《易》”详考

(四)小结

四、从诠释学角度看孔子易学思想形成的内在理路

(一)诠释对象的具体性与抽象性

(二)诠释主体思想的导向性和选择性

(三)诠释主体与对象的直接面向

(四)诠释方法的一贯性

五、孔子易学思想历史地位浅析

(一)在其思想本身的地位

(二)在易学史上的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就“孔子易学思想”这一课题进行的相关研究,其方法与目的在于借助新的考古发现,结合传世文献,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力求在阐明其内容、特点与实质的基础上,探求其形成的外在机缘和主体依据,并从学理上分析其形成的内在理路,评估其历史地位,以期追踪其发生、发展的面貌。通过考察,我们认为:
  (一)从《要》篇来看,(1)孔子认为:《易》的内容包括卜筮与德义两类,赞、数、德三种;功用为卜筮前知与德义教化;学《易》应在通明赞数的基础上向德转进,达到止于仁义的境界;学《易》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实现德行仁义。(2)其易学思想的特点在于其本身的超越性和诠释方法的更新。超越性主要表现在阶段论中的超越性、君子《易》与百姓《易》的区分、同途殊归式的即体转进等方面。诠释方法的更新,就是在释《易》过程中自觉运用德筮并存、凸显德义的思维向度,使其解《易》方法具备了一元与多元涵摄并存的色彩,实现了目的论与方法论的统一。(3)实质则在于人文理性自觉基础上对“人”作为主体的自决能力的认肯。
  (二)孔子易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就是其形成的外在机缘,即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社会思潮的人文理性转向、解《易》传统的变动与卜筮传统价值的仍然存在等方面。卜筮的传统价值,主要表现在“稽疑”功能、“神道设教”功能、“进德修业”的功用及其礼乐文化价值等方面。其中,卜筮作为一种决策工具和古“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