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以绵竹市清平乡为例
【6h】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以绵竹市清平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次生山地灾害概念及相关研究

2.1 次生山地灾害概念

2.1.1 灾害的定义及类型

2.1.2 次生山地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2.2理论依据

2.2.1 灾害地质学

2.2.2 灾害经济学

2.2.3 灾害心理学

2.2.4 阶梯-深潭理论--灾害治理的生态学方法

3 汶川大地震灾区的次生山地灾害类型

3.1 汶川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总体特点

3.2 同震地震崩塌、滑坡

3.3 由地震诱发的泥石流

3.4 地震堰塞湖

3.4.1 堰塞湖的风险等级

3.4.2 堰塞湖分布规律

4 清平乡区域条件与次生山地灾害

4.1 清平乡的自然条件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形地貌

4.1.3 地质环境

4.1.4 气象水文

4.2 清平乡的经济社会条件

4.3 清平乡的次生山地灾害

4.3.1 地震初期清平乡的次生山地灾害

4.3.2 震后活跃期清平乡的次生山地灾害

5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对清平乡经济社会的主要影响

5.1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对清平乡的直接影响

5.1.1 使居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5.1.2 迫使灾区易址重建

5.1.3 对旅游资源修复和开发的影响

5.2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对清平乡的间接影响

5.2.1 增加居民心理负担,影响社会安定

5.2.2 检验和完善次生山地灾害的应急预警体系

5.2.3 对灾区经济发展方向的间接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8年5.12汶川Ms8.0级大地震引发了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和影响范围广的次生山地灾害,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灾区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几次特大泥石流灾害使得以绵竹市清平乡为代表的灾区遭受了重大损失。由于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后效效应,所以在大量投入援建资金和社会力量的同时,需要评价次生山地灾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此,研究次生山地灾害的经济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论文以绵竹市清平乡为例,通过对实地调研的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资料以及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次生山地灾害理论、区域发展背景、经济社会主要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特征与经济社会影响。论文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次生山地灾害的概念和普遍特点来研究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基础和前提。第二部分是从汶川大地震背景和清平乡经济社会条件来分析地震灾区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是从经济社会角度来探讨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直接和间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撰写过程中选择了较好体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若干因素,如生命财产损失、重建选址、旅游资源修复、心理救助、预警防御体系、产业发展规划等。
  研究结果表明:次生山地灾害对清平乡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一方面,直接影响体现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迫使村庄易址重建、破坏工业和旅游资源等方面。另一方面,间接影响是增加居民心理负担影响社会安定、检验和完善了清平乡次生山地灾害预警防御体系、以及使得清平乡的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