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近代文人大学观研究——以梁启超、鲁迅、胡适为中心的考察
【6h】

中国近代文人大学观研究——以梁启超、鲁迅、胡适为中心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一、近代文人:迷惘与新生

二、近代文人大学观研究——以梁启超为中心的考察

(一)教育目的:新民与兴国

(二)大学教师:敬业与好学

(三)学生:知情意与仁智勇

三、近代文人大学观研究——以鲁迅为中心的考察

(一)大学宗旨:立人与立国

(二)教育内容:科学与创新

(三)大学与社会:小沟与大沟

四、近代文人大学观研究——以胡适为中心的考察

(一)关于大学:组织与职能

(二)关于大师:吸纳与稳定

(三)关于学术:独立与自由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大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自然在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如果仅仅从当下的现实状况着眼,采用宏大叙事的方式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显然已无法满足认识的需要。引入教育叙事模式,通过讲述教育故事,在历史和文学之间探寻教育真谛。迥异于传统叙事模式的是,教育叙事是客观见诸于主观,并糅合了主体真实体验的模式,能够让人们更深入细致的理解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强势入侵之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基牢固的封建统治也在战争的炮火中土崩瓦解。在这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近代文人,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构造者,他们不再偏安一隅,开始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扮演新的角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濡染的近代知识分子,素来注重以文载道,将天下兴亡、国家兴衰与自身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异域文明的冲击之下,他们不得不反思自身,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寻求新的社会定位,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世纪之交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近代文人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表达方式各异,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一致。其中,许多人将目光投向教育,希望凭借教育促进中国的进步强大。梳理中国近代大学发展脉络,可以看出近代文人在其萌芽与发展初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众多文人之中,我们选取梁启超、胡适及鲁迅作为考察对象。其中,梁启超未曾出国留学,但作为维新运动的领军人物,教育救国思潮的积极倡导者,他旅居日本多年,并游历欧美多国。在综合考察西方国家教育和转型期中国教育现实的基础上,他强调首先教育当定宗旨,培养“新民”最终实现“兴国”;为了更好发展教育,梁启超对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指陈大学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秉承“敬业”、“好学”的精神;针对近代中国缺乏真正人才的现状,他提出大学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提出要知、情、意并重,培养“三达德”之才。胡适,作为留美派的代表人物,他深受美国大学教育的熏陶,对之推崇备至。在美国大学发展模式的影响下,他认为大学应该注重研究,朝着研究院的方向发展;对于大学教师,他同样甚为重视。但与梁启超强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同,胡适更关注教师工作的外部环境的营造,强调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之专心为学解除后顾之忧;近代大学是后生外发型的,它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入侵之下产生,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有鉴于此,胡适十分强调学术的独立与自由,一方面要独立于政治,另一方面要独立于西方学术。作为文章的第三个考察对象,鲁迅,可以说是留日派的代表。虽然没有系统的教育著述,但他曾长期在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一线工作。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他将教育与社会改革联系在一起,指出大学的首要任务在于“立人”,培养新的战士,为“立国”打好基础;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他认为要真正实现“立人”,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扩展眼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大学生长于社会边界之内,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智力器官,它的发展与社会、政治休戚相关,就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而言,鲁迅强调大学与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联系密切,不可分割。
  大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虽然现代大学与初创期的大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作为中国大学教育的开拓者之一,近代文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记录了中国的昨天,反映了他们对过渡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是他们为后代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深深影响中国的今天和未来。

著录项

  • 作者

    汪满林;

  •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学科 高等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钦晓;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40-092.6;
  • 关键词

    大学观; 叙事模式; 教育改革; 梁启超; 鲁迅; 胡适;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01:2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