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6h】

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外研究述评

2.国内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研究方法

2.论文结构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制度变迁与家庭农场相关概念

1.制度

2.组织

3.制度变迁

4.家庭农场

(二)制度变迁理论概述与简评

1.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

2.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3.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融通

4.总结

二、制度变迁视域下的我国家庭农场制度

(一)我国家庭农场的制度分析

1.我国家庭农场的制度性质

2.我国家庭农场的制度优势

(二)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

1.依据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

2.依据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三)我国家庭农场的制度变迁分析

1.我国家庭农场的制度变迁动因

2.我国家庭农场的制度变迁主体

3.我国家庭农场的制度安排

三、我国家庭农场的典型模式与发展现状

(一)我国家庭农场的典型模式

1.宁波农户主导的外向型的家庭农场模式

2.松江政府主导的内向型家庭农场模式

3.郎溪保守型的家庭农场模式

4.总结

(二)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1.没有统一的农场制度,农场注册率不高

2.主体素质低

3.农地流转制度及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四、当代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日本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

1.农场规模小,政府限定

2.高度发达的合作社制度

3.耕作精细,小型机械化水平高

(二)美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

1.高效稳定的土地产权制度

2.高度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3.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法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

1.农场及其规模法定

2.合作社的支持

3.政府的主导作用

(四)启示

1.坚持家庭经营和适度规模

2.建立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

3.完善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发挥政府的作用

五、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制度主体层面

1.政府支持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制度安排层面

1.创新农地产权制度,稳定农地流转

2.建立实施严格的家庭农场管理制度

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业制度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集体经营制度到家庭经营制度,每次制度变迁都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趋势。在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日益凸显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和农业经营主体结构弱化的难题。为了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一矛盾,我国必须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而家庭农场因为较为独特发展优势与农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构成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家庭农场作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制度的重大变革。但家庭农场发展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成为其发展的阻碍。那么,家庭农场如何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亟需破解的难题。
  鉴于此,本论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的家庭农场发展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家庭农场是什么—家庭农场为什么会产生—我国家庭农场怎么样—发展家庭农场怎么办”这条逻辑主线对制度变迁视域下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展开研究。融通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并以此为基础理论对家庭农场发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将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农业经营制度来研究,引入了制度变迁理论,并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诺斯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与融通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以马克思、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融合界定了家庭农场概念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从基础理论层面解释家庭农场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实证研究了国内家庭农场现状和国际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指导;最后,在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分析家庭农场发展路径,从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有关农场的制度设计、培育经营主体、和明确政府地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