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可持续性民主”发展道路研究——基于后发国家“非持续性民主”的思考
【6h】

当代中国“可持续性民主”发展道路研究——基于后发国家“非持续性民主”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相关概念以及基础理论阐释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后发民主国家的界定

2.民主、民主化的涵义

3.可持续性民主的理论内涵

(二)本研究相关理论根据

1.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2.可持续发展理论

3.科学发展观

4.政治发展理论

5.稳定民主理论

二、后发民主国家的民主发展:非持续性民主的表现及原因

(一)后发国家民主法的状况以及模式

(二)后发民主国家民主发展非持续性的具体表现

1.民主转型的过程存在着持续冲突与动荡

2.转型后民主体制难以巩固,政权极不稳定

3.民主化回潮现象频繁,民主化进程时有中断

4.民众民主信仰缺乏,民主游戏规则得不到尊重

(三)后发民主国家民主发展非持续性的原因分析

1.生态原因:“移植型民主”的生成方式使西式民主水土不服,难以为继

2.经济因素:经济落后,民主因缺乏较充分经济基础的支撑而塌陷

3.政治制度原因:现代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不健全,民主缺乏制度保障难以持续

4.社会结构因素:中产阶层未充分发育及不稳定性,社会贫富二元对冲严重,民主因此中断

5.文化原因:良好政治文化缺失是影响民主巩固和可持续发展

6.民主化方式原因:“激进式民主化已造成后民主的休克

三、中国走可持续民主发展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发展可持续性民主的必要性

1.走可持续民主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政治社会长治久安

2.走可持续民主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长

3.走可持续民主符合我们民主发展的总目标

4.走可持续民主是总结我国以往民主政治发展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走可持续民主所面临的挑战

1.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扩大

2.个别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带来的不利社会影响

3.东突恐怖势力等民族分裂势力的恶劣社会影响

4.网络增大民主化的不确定性

四、当代中国走可持续性民主道路的路径探索

(一)前提:坚持正确的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的民主政治发展观

1.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2.发展民主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内生型”民主发展的之路

3.民主需要稳步渐进可持续开展

4.处理好民主、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二)当代中国走可持续性民主道路的具体路径

1.保持经济健康增长,奠定民主良好物质基础

2.完善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可持续民主创造良好制度基础

3.提高公民社会文化道德素质,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优良文化环境。

4.建立和谐公民社会,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

5.保持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为民主提供良好国际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主是一股潮流,浩浩荡荡,无人能阻挡。现代社会民主得到了人们普遍追求,与其他价值观相同,民主也拥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其理想是美好的,但民主化的代价却是巨大的。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所言:“现代性产生稳定,但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纵观世界民主发展的形势,亚非拉美等后发新型民主国家在民主转型过程中大多陷入民主的乱象,国家社会均处动荡之中,民主化的过程让这些后发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代国家世界中,已经经历过三次民主化过程,每一次都多少会影响到部分国家,然而前两波民主化的过程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向非民主方向转变的情况,即回潮。当1974年从葡萄牙里斯本广播电台里播放出《高山之歌》,现代世界里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便难以置信的于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总的来说,民主作为一股潮流,各个国家对民主的追求已然演变成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民主浪潮冲击南欧,横扫拉美,席卷亚洲,击垮了苏联专制政权。在1974年时,南美国家中十之八九是非民主政府,而到了1990年而有十之八九国家通过民主方式选举产生了政府。然而,即便如此,第三波民主化依然充满着不稳定及动荡现象。在这股被亨廷顿称作“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30多年过去了,亚非拉地区的部分国家仍经受着持续的政变与动荡。2013年7月4日开始至今的埃及政变,已让这个拥有七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千疮百孔,不仅对埃及本国政治经济尤其是旅游业造成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而且也会引起整个世界的蝴蝶效应。与此同时远在南亚的泰国近日来的军事政变也已严重破坏了政局及社会的稳定,在民众看来民主就是投票和街闹,这已严重背离了人们追求民主的初衷。据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估计,1973年,世界上有32%的人口生活在自由国家,1976年,因为印度实行紧急状态,这一数字下降到不足20%,到1990年,相比之下,有接近39%的人类生活在自由社会。民主因其复杂性与系统性,几乎包含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各方面。民主是一个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对后发民主国家是艰难而痛苦的,也不可能简单复制发达国家将近一个世纪的民主探索道路。由于各国的社会及历史条件不同,导致其民主探索道路,民主的实现方式一定是具体且特殊。尽管制度是各国人民的选择,但终究不能任意妄为,必须结合自身国情与特殊条件,从这种意义上理解,民主又是由历史定义的。所以说民主还需要是国产的。①对于后发民主国家而言,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政治上的不稳定,还有经济方面所亟待进行的改革。因此,对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而言,民主的巩固与持续性是衡量这个国家民主化成功与否的政治标准。在民主化的全球大潮中,后发民主国家如果一味生搬硬套西方看似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收到的也许会是民主水土不服的苦果。针对以上的民主转型困境以及民主的可持续问题,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亚当·普沃斯基提出了可持续性民主理论,对新近民主转型的国家或是正在面临市场改革、制度和经济状况都举步维艰的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普沃斯基认为,民主得以持续的原因是它们的制度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即各派政治力量都愿意在民主的框架下表达其意愿,并服从民主的结果,而要达到这种持续,民主必须在制度上是合理的,在处理危机时是有效的。
  当今中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稳定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民主和可持续的稳步发展皆我所需。如何吸取其它发展中国家的非持续性民主的教训,既积极推动民主,不断满足社会民主诉求,又保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民主建设的“软着陆”,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性民主,这是我国民主建设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课题。美国政治学教授霍华德?威尔亚达曾说过:“在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关系都与我们不同的社会中,民主很难被模仿或复制。”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只有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的民主才能规避发展中国家的民主乱象,实现民主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正视当前影响中国民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风险,避免重走后发新兴民主国家民主发展的老路。所有向民主过渡的国家都会遇到其中的一些障碍,因为它们虽然起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民主是一股潮流,一种信仰,是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推进民主化进程,实现民主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既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化进程,也不同于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而是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这一特殊时期。总结发展中国家民主化的经验教训,以供镜鉴。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普沃斯基的可持续民主理论,结合中国民主发展的实际,分析后发民主国家的民主困境,力图从理论上丰富中国的民主建设道路研究。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具体介绍此问题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具体阐释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稳定民主理论等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具体介绍后发民主国家非持续性民主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包括后发国家民主发展的现状,模式,具体表现,原因等。第四部分阐述中国走可持续性民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面临的挑战。第五部分探索当代中国走可持续性民主道路的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