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预冷对高温高湿环境下次最大强度运动的调节影响研究
【6h】

预冷对高温高湿环境下次最大强度运动的调节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选题依据

1.1 应对高温环境的新措施

1.2 预冷降温措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1.3 应对比赛所在地的特殊地理位置的气候

1.4 应对室内场馆设备设施的突发状况

1.5 作为准备活动的新方式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综述

2.1 预冷降温

2.2 预冷措施

2.3 预冷机理探究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其招募

3.2 实验方案

3.3 实验器材

3.4 实验样本采集及检测

3.5实验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运动距离

4.2 力竭时间

4.3 峰值摄氧量

4.4 心率和心率变化率

4.5 核心温度及其变化率

4.6 体表温度及其变化率

4.7 RPE、RPB和热承受量表

4.8 血乳酸

5 讨论与分析

5.1 预冷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5.2 预冷对峰值摄氧量的影响

5.3 预冷对心率的影响

5.4 预冷对核心温度的影响

5.5 预冷对体表温度的影响

5.6 预冷对主观感觉的影响

5.7 预冷对血乳酸浓度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8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参与的课题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展开▼

摘要

1、实验目的:
  为了克服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提高和改善传统的应对高温高湿方法的效率和作用效果,采用人体实验方案,研究不同的预冷措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以及生理机能的影响,从而去尝试性探讨不同预冷措施对于提高运动能力和改善生理机能的作用效果,为备战里约奥运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同时,将本研究的效果最佳的预冷手段推荐运用到运动实践中,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
  2、实验方法:
  选择10名中国农业大学校橄榄球队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实验采用重复实验设计,在高温高湿(38℃温度,50%相对湿度)环境下重复完成4组不同的实验,先后进行对照组(C组)、背心干预组(V组)、冷水干预组(I组)和复合干预组(M组),每组实验之间相隔7天。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30min的准备活动,同时完成相同时间的干预措施地干预。对照组不对受试者进行干预;背心干预组让受试者穿着4℃降温背心30min;冷水干预组让受试者每隔10min在2min之内饮用完2.3ml/kg体重的4℃的运动饮料,连续饮用3次;复合干预组使受试者将背心干预组和冷水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同时叠加使用。测试阶段在相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进行80%VO2max强度的跑台测试,直至运动员力竭为止。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受试者在干预前后和运动后的心率、核心温度、体表温度、RPE/RPB、热承受感觉,同时对力竭时间和运动距离进行详细的记录。
  3、实验结果:
  三组干预组(V、I、M组)的运动距离比对照组(C组)有非常显著性地增加(P≤0.01),复合干预组(M组)的运动距离比背心干预组(V组)和冷水干预组(I
  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背心干预组(V组)和冷水干预组(I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单一干预组(V、I组)的力竭时间比对照组(C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复合干预组(M组)的力竭时间比对照组(C组)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三组干预组(V、I、M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的力竭时峰值摄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预冷前后和运动后各组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单一干预组(V、I组)的心率变化率比率比对照组(C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复合干预组(M组)的心率变化率比率比对照组(C组)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三组干预组(V、I、M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变化。
  预冷前后各组之间的核心温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复合干预组(M组)的核心温度比对照组(C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三组干预组(V、I、M组)之间的核心温度没有著性差异。
  预冷前后,冷水干预组(I组)和复合干预组(M组)的体表温度与对照组(C组)和背心干预组(V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背心干预组(V组)和对照组(C组)没有著性差异。冷水干预组(I组)和复合干预组(M组)没有著性差异。运动后,冷水干预组(I组)和对照组(C组)的体表温度比背心干预组(V组)有非常显著性增升高(P≤0.01),冷水干预组(I组)的体表温度比复合干预组(M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对照组(C组)、背心干预组(V组)和复合干预组(M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预冷前后各组RPE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复合干预组(M组)的RPE比对照组(C组)有显著性减少(P≤0.05),两组单一干预组(V、I组)的RPE和对照组(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预冷前后和运动后各组RPB均无显著性差异。预冷前后和运动后各组之间的热承受感觉均无显著性差异。
  预冷前后,冷水干预组(I组)和复合干预组(M组)的血乳酸浓度比对照组(C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背心干预组(V组)的血乳酸浓度和对照组(C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干预组(V、I、M组)的血乳酸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各组血乳酸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的血乳酸浓度变化比率均无显著性变化。
  4、结论: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预冷措施对次最大强度力竭的跑步运动具有促进作用,可能跟预冷降温措施对维持人体核心温度和体表温度的相对稳定、降低心率增长速度和减缓血乳酸堆积有关,因此预冷降温措施可以维持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和保持功能状态的稳定。特别是复合预冷降温措施,与背心预冷和冷水预冷降温措施相比有比较突出的降温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