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预警研究——以鲁南地区为例
【6h】

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预警研究——以鲁南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六)不足之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述

(一)国内外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贸易金融风险传导及防范的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金融风险预警指数的研究现状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 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传导理论分析

(一)以大宗商品为载体的金融风险传导条件研究

(二)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金融风险传导渠道研究

(三)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在国内的风险积聚机理研究

四、 鲁南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产生过程

(一)贸易金融产品及贸易金融风险的产生

(二)鲁南地区大宗商品贸易增长阶段

(三)鲁南地区大宗商品贸易风险阶段

五、 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一)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二)国际和国内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规范标准

(三)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四)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临界值和权重的划分

(五)鲁南地区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预警的实证分析

六、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额脱离企业正常交易额而过度增长的“非正常”现象,许多贸易企业使用“假贸易、真融资”的手段,通过大宗商品贸易,运用各种新型贸易金融产品,向银行获得大额融资,然后将资金投放到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产业中,比如房地产、小额借贷、期货买卖等高风险、高利润的产业。企业通过融资再投资获得高额利润。大宗商品融资的“非正常”现象使大宗商品价格不再受到市场供需决定,而是由投机者炒作决定,这种贸易金融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大宗商品贸易金融的风险问题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对大宗商品贸易金融的积聚和传导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关注贸易融资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的传导进行跟踪调研,并制定预警指数,分析并防范贸易金融风险,以此促进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消除金融风险积聚和传导,促进外向型企业发展,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大宗商品金融化是传导贸易金融风险的先决条件,我国对大宗商品的巨大贸易需求是大宗商品传导金融风险的动因条件。大宗商品在逐渐开放的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定价不再单纯的由供求双方所协商决定,而是由国际投资机构操作。大宗商品通过国际贸易的渠道来传导金融风险,具体体现在贸易往来中经常账户项下的资金往来。因此,国际市场的金融波动会通过经常账户传导到国内,贸易金融等于把这样一个经常账户在国内的影响变成了金融市场的影响,表现为“两端金融表现,中间贸易传导”的金融风险传导方式。大宗商品贸易的金融化,是金融风险在国内积聚的关键原因。在货币政策收紧、银行合意信贷规模受限、国内外存在利差汇差等背景下,部分企业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获利的主要渠道。实物资产价格波动、信贷供给扩张与收缩、金融波动三者之间的相互反馈、循环积累,是金融风险在国内的积聚机理。当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迅速下降,资产急剧缩水,就会导致企业原来抵押的资产值下降,企业和银行的资产缩水,当银行开始抽回贷款时,企业就会产生资金链断裂,进而波及到其他的企业和银行,形成严重的金融风险。
  在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监控预警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典研究成果,基于我基本国情的现状上,从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对2010-2014年鲁南地区的大宗商品贸易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从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鲁南地区银行机构和鲁南地区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