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曲阜汉碑研究
【6h】

曲阜汉碑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汉字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又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载体,因此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离不开对中国汉字的认识和研究。在我国古代,除了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物、竹简缣帛等材料来记录文字以外,刻字于石,传诸后世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秦朝以后,绵延428年的两汉时期是汉字从古文字演变成今文字的重要时期,石头更是成为当时重要的书写材料。以儒家文化著称的孔子故里—曲阜,在两汉时期曾是鲁国的重要封地,该地区为我们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碑刻文字。特别到了东汉,崇尚儒学,敬重品行,加上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孕育,使得该地区厚葬的风气十分盛行,曾经居住在这个地方的达官显贵为自己及先辈建造豪华陵墓、增制石碑,故本地区碑石林立,刻碑之风日益兴盛,比如,1970年发现的九龙山汉墓,坐落于曲阜市区的小雪镇,陵墓盘踞于九龙山之上,相传鲁国的九个王安葬于此。除了一些形制矮小,字数有限的标志性刻石以外,曲阜汉碑最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就是东汉时期的庙堂碑刻,全面考察曲阜石刻的历史发展,不难发现,这些庙堂碑刻都是汉代成熟隶书的代表,其风格多样、一碑一奇、书刻俱佳。另外,碑文中的别字繁多、古今杂糅,具有很高的文字研究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曲阜汉碑文字无论在汉字的发展演变史上,还是在书法的发展史和风格演变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共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曲阜汉代碑刻的生长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其中包括: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繁荣;曲阜地区圣人遗风的影响和弥漫;孝悌观念及厚葬之风的盛行;宾客与豪强、门生与宗师、故吏与辟主的社会关系,以上几个方面对曲阜汉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第三部分重在对曲阜地区的汉碑进行分类,按照用途的不同将它们分为标志类刻石、墓碑、记事碑三大部分,并对每块汉碑的来源、用途、碑文内容和特点加以概述。第四部分是对曲阜汉碑的文字进行分析研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部分,包括篆书结体的瓦解;隶书点画的形成;碑别字现象的存在。第五部分总结曲阜汉碑的研究价值,对于曲阜汉碑的研究,在文字发展史研究、书法艺术研究、社会历史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