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污染海水中高效石油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6h】

油污染海水中高效石油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海洋石油污染概况

2.1石油的组成与性质

2.2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存在、迁移与循环

2.2.1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

2.2.2海洋环境中石油的存在、迁移与循环

2.2.3我国石油污染现状

2.3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2.3.1石油对生物的危害

2.3.2石油对人体的危害

2.3.3污染大气

2.3.4影响自然景观

2.4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净化技术

2.4.1物理处理法

2.4.2化学处理法

2.4.3生物修复法

第三章 海洋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3.1微生物在海洋石油污染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3.1.1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及分布

3.1.2石油降解菌的作用

3.1.3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方式

3.1.4石油降解菌的获得

3.2影响石油降解的因素

3.2.1石油特性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3.2.2微生物类型的影响

3.2.3环境参数的影响

3.3油污染海洋生物修复发展简史与展望

3.3.1油污染海洋生物修复发展简史

3.3.2油污染海洋生物修复展望

3.4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四章混合菌的培养与最适条件研究

4.1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实验仪器及设备

4.1.2实验材料与方法

4.1.3油浓度的测定

4.2培养最适条件研究

4.2.1油的挥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2.2培养温度的选择

4.2.3油浓度的选择

4.2.4 pH值的选择

4.2.5接种量的选择

4.3混合菌降解曲线

第五章菌种的分离纯化及单菌降解特性

5.1菌种的分离纯化

5.1.1实验仪器及设备

5.1.2实验材料与方法

5.1.3实验结果与分析

5.2单菌种降解特性

5.2.1确定单种降解菌降解周期

5.2.2单菌种的降解率及营养盐的影响

5.2.3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单菌组合降解作用研究

6.1单菌种与混合菌降解率比较

6.2单菌组合降解实验

6.2.1添加营养盐时各组合菌的降解情况

6.2.2不添加营养盐时各组合菌的降解情况

6.2.3营养盐对组合菌的降解率影响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海洋石油开采和海上油运的发展,海洋石油污染日益严重。清除海上溢油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现在生物修复法越来越成为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技术核心。 本实验以0#柴油为主要污染物,从青岛六号码头附近油污染的海水中富集培养石油降解菌,并分离筛选出单菌种进行降解实验。考察了各环境条件对降解的影响以及各单菌、组合菌的降解特性。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分析微生物降解石油最适合的条件应为:温度为30℃,油浓度为0.2%,pH=7.2,接种量为5%,并且投加营养盐。 (2)实验分离纯化出15种降解石油的单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各单菌株对石油的降解性质不同。其中S-2、S-5、S-7、S-13、S-14对石油的降解率,培养四周时分别达到80.36%、63.4%、85.21%、80.37%、83.01%。 (3)大部分降解菌对N、P等营养盐有依赖性,在营养盐缺乏的环境中对石油的降解效率有明显的降低。但是S-4、S-9、S-10、S-11、S-12五种单菌株在营养盐缺乏的环境中仍能表现出较好的石油降解率,甚至石油降解率比营养盐丰富的情况下还要高。 (4)将各种不同降解性质的单菌种组合,研究组合菌种的降解特性。进一步考察所筛选的菌株在自然环境中的石油降解情况和可应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