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中小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开放式策略研究——以克拉玛依国际学校项目为例
【6h】

现代中小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开放式策略研究——以克拉玛依国际学校项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1.2.1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案例分析

2.1 国外中小学交往空间的开放式设计发展概况

2.2 国内中小学交往空间的开放式设计发展概况

2.3 国内外优秀中小学交往空间的开放式设计案例分析

2.3.1 国内优秀案例

2.3.2 国外优秀案例

第3章 城市中小学建筑交往空间概述

3.1 交往空间

3.1.1 概念及定义

3.1.2 交往形式的分类

3.1.3 研究范围及其内涵

3.2 交往空间与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的联系

3.2.1 不同时期的中小学生心理行为

3.2.2 交往空间与行为的关系

3.2.3 中小学生交往行为的空间需求

第4章 现代中小学交往空间的开放式设计研究

4.1 城市中小学的室外交往空间

4.1.1 校前空间

4.1.2 庭院

4.1.3 屋顶

4.1.4 运动场

4.1.5 广场

4.2 现代中小学的室内交往空间

4.2.1 廊

4.2.2 前厅

4.3 灰空间

4.3.1 入口灰空间

4.3.2 挑台式灰空间

4.3.3 连廊式灰空间

4.3.4 构架式灰空间

4.3.5 建筑的底层架空空间

第5章 现代城市中小学交往空间的开放程度

5.1 现代校园建筑的开放式发展历程

5.1.1 早期教育空间的发展变化

5.1.2 现代教育空间的开放过程

5.2 现代教育与交往空间的发展联系

5.2.1 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的发展

5.2.2 我国教育模式的发展

5.2.3 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的交往空间形态

5.2.4 适应现代教育的城市中小学建筑

5.3 现代交往空间的具体表现方式

5.3.1 特殊功能空间的开放式设计

5.3.2 学习空间与交往空间的开放式设计

5.3.3 面向社区的开放式设计

5.4 优秀的校园交往空间设计借鉴

5.4.1 外国的交往空间营造

5.4.2 国际学校的交往空间营造

5.5 现代中小学交往空间的开放式营造手段

5.5.1 整体性设计原则

5.5.2 高效性设计原则

5.5.3 模糊性设计原则

5.5.4 舒适性原则

第6章 项目实践——克拉玛依国际学校方案设计

6.1 项目概况

6.1.1 用地分析

6.1.2 气候分析

6.1.3 场地分析

6.1.4 交往空间的功能需求模式分析

6.2 满足交往需求的整体布局规划

6.2.1 规划布局研究

6.2.2 规划设计方案演变

6.2.3 总规功能分析

6.2.4 流线分析

6.2.5 开放空间配置分析

6.2.6 学生行为空间模式

6.3 满足交往需求的建筑设计

6.3.1 教学区建筑设计

6.3.2 公共服务区建筑设计

6.3.3 体育运动区建筑设计

6.3.4 教师公寓区建筑设计

6.4 满足交往需求的景观设计

6.4.1 总体风格和设计定位

6.4.2 功能分区

6.4.3 景观结构

6.4.4 种植设计概念

6.4.5 家具小品硬景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中小学”的概念与相对与过去的,指的是位于符合当代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的学校,其服务主要的内容是中小学义务教育。现代中小学的课办学目标和授课内容都是紧跟社会发展的,因此在进行现代中小学的校园交往空间营造时也应紧跟社会潮流。
  近年来教育的普及导致中小学类型的建筑数量快速增长,而随着教育理论的变迁,教育形式由传统模式到开放模式的变革,教育空间也趋于更加开放,传统的单一建筑形态无法满足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使用需求,学校的空间模式需要发生变化,现代城市中小学建筑交往空间应更为开放、社会化乃至多元化。因此,新时代的城市中小学建筑设计在学习活动以及办公场所等与学生行为息息相关的空间设计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极速发展,城市整体空间呈现高密度化趋势,原先宽敞自由的校园建设用地逐步被压缩,学校周边环境逐渐复杂化,中小学校园空间不得不在设计上寻求新的出路。现代学校常被各行各业重重围绕,因此无法拓展用地面积。与此同时,科技的飞跃式进步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冷漠,传统的分班授课制的教学方式更加抑制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当今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交流与人际交往在学生时代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学生一方面需要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更加渴望沟通和交流。现代中小学的校园中的建设必须在满足师生交往需求的前提下去结合新型教育模式,既重视校园建筑中的交往空间的设计。
  为解决这些复杂的城市建设问题,探究如何满足现代青少年的交往需求;如何在城市空间的有限用地条件内营造舒适宜人的交往空间,成为中小学建筑设计的重点研究对象。
  本文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针对交往空间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适合校园结构功能的交往空间类型;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归纳说明如何在设计中结合复杂的用地环境,整合现有资源实施校园规划,满足学生的交往行为需求。
  论文除了结合参与的实际投标项目,对我国现代中小学的校园空间发展方向做了一些理论心得分析,探讨了尺度适宜、风景秀丽的校园交往空间营造问题,旨在为今后的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发展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