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富集方法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6h】

富集方法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其进展

1.1毛细管电泳的兴起与发展

1.2毛细管电泳仪器及基本原理

1.3样品堆积和电泳界面理论

1.4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2 样品预富集技术

2.1样品堆积

2.2等速电泳(ITP)和瞬间等速电泳(tlTP)

2.3乙腈降电导法

2.4样品预富集技术中的定量问题

3 间接紫外检测和电化学检测

3.1间接紫外检测

3.2电化学检测

4多维电泳分离技术

4.1二维电泳发展历史

4.2组分重叠的统计模型(SMO)

4.3多维电泳分离的优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毛细管区带电泳-环糊精修饰的胶束毛细管电泳对阳离子化合物的在线富集及二维分离

1引言

2实验部分

2.1药品与试剂

2.2仪器与分离平台

2.3实验步骤

3 结果与讨论

3.1预富集与二维分离原理

3.2 CZE和CSEI/tITP-CZE的条件选择

3.3 MEKC的条件选择

3.4 CSEI/tITP-CZE与CD-MEKC的集成

3.5分离性能的考察

3.6在废水样分析中的应用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血样中β-受体阻滞剂的在线纯化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1引言

2实验部分

2.1药品与试剂

2.2实验仪器

2.3实验方法

2.4 β-受体阻滞剂标准品和血样的CE-EC检测

3结果与讨论

3.1检测β-受体阻滞剂标准品条件的优化

3.2大鼠血样中β-受体阻滞剂的检测

3.3药物动力学研究上的应用

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基于AHP-HRP-H2O2新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甲胎蛋白

1引言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2.2实验装置

2.3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缓冲溶液的选择

3.2检测电位的选择

3.3进样条件的选择

3.4 AFP检测条件的优化

3.5检测AFP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及精密度

3.6人血清样品分析

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题录

展开▼

摘要

毛细管电泳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效分离技术之一。本论文旨在将样品在线富集方法应用于毛细管电泳检测中,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 本文前言中,首先简单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其进展情况,然后分析了导致毛细管电泳检测灵敏度差的主要原因并讨论了相应解决方法。详细介绍了场放大样品堆积、等速电泳和瞬间等速电泳、乙腈降电导法等在线样品富集方法的分离原理、影响富集因素及应用进展。最后介绍了多维电泳分离技术,其分辨率和峰容量均明显高于一维电泳。 在实验部分,集成毛细管区带电泳和环糊精修饰的胶束毛细管电泳,发展了一种可同时提高电泳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的样品富集及分离方法。采用阳离子选择性耗尽进样—瞬间等速电泳双重富集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作为第一维,从中流出的组分在环糊精修饰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构建的第二维得到进一步分离。相对传统电动进样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提升了14000~35000倍;检测范围在0.03μg/L~0.1μg/L之间;理论塔板数在103000~184000之间。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医院废水中痕量心血管药物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联合在柱电化学检测方法和由一根中间带微孔的毛细管构建的二维毛细管电泳,提出一种测定大鼠血样中β—受体阻滞剂的新方法。血样先在第一维经毛细管区带电泳纯化,然后目标区带在流体力学作用下转移至第二维,最后纯化的样品经胶束毛细管电泳分离,并由电化学检测器在柱检测。在最优检测条件下,峰高、峰面积和迁移时间10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4.3%、1.5~3.9%、0.7~1.8%。本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大鼠血样中β—受体阻滞剂的检测,这是使用基于一根带有微孔的毛细管的2D—CE和在柱电化学检测对血样进行管内纯化和分离以及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的首次报道。 采用2-氨基-3—羟基吡啶—辣根过氧化物酶—H2O2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新体系,联合一根中间带微孔的毛细管构建了用于甲胎蛋白分析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酶联免疫分析平台。实验采用非竞争性免疫模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甲胎蛋白的线性范围为0.5~90ng/mL,检测限(LOD)为0.32ng/mL。该方法与ELISA法检测AFP的结果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