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青岛经济与环境协调优化研究
【6h】

基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青岛经济与环境协调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蓝色经济的研究

1.2.2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径

2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协调与协调发展

2.1.2 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

2.2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 环境经济学理论

2.2.2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循环经济理论

3 青岛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特征

3.1 青岛市经济发展特征

3.1.1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3.1.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1.3 农业稳定增长

3.1.4 工业日益壮大

3.1.5 服务经济快速发展

3.2 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特点

3.2.1 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3.2.2 蓝色金融日趋完善

3.2.3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日益提升

3.3 青岛市环境质量特征

3.3.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3.3.2 空气环境良好

3.3.3 水环境改善

3.3.4 固体废物处置合理

3.3.5 胶州湾海域污染严重

4 基于蓝色经济区背景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蓝色经济与非蓝色经济差异分析

4.2 蓝色经济区建设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蓝色经济反建设下绎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与计算方法

4.3.1 青岛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水平综合实力评价

4.3.2 经济与环境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的构建

5 基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青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5.1 原始数据整理

5.2 蓝色经济背景下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指数评价

5.2.1 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5.2.2 环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5.3 基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青岛经济与环境协调评价

6 基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青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的构建及对策研究

6.1 实施产业转型,推进蓝色经济步入“深蓝”模式

6.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6.1.2 引进高端人才,打造“深蓝”经济

6.2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6.2.1 动静脉产业结合,发展循环经济

6.2.2 发展低碳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6.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生态模式

6.3.1 外部性内部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6.3.2 优化城市环境,打造资源节约型城市

6.4 合理利用资源,构建人文社会环境发展模式

6.4.1 增强人口素质,优化人文社会软环境

6.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6.4.3 开发滨海旅游业,推进人文文化建设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离不开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量环境问题,经济与环境不协调状况日益突显。因此,在蓝色经济建设背景下,研究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对青岛市打造蓝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分析青岛市经济发展特点与环境质量特征入手,选取青岛市2001年至2011年间经济与环境相关数据,借助SPSS16软件,研究蓝色经济背景下青岛市经济与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情况,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而对青岛市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质量水平作出评价,并针对研究结果构建出蓝色经济建设下的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并据此给出相应措施,旨在提升青岛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加快其蓝色经济区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