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孝道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传承研究
【6h】

孝道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传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与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2 孝道文化在古代社会的变迁发展

2.1 孝道文化的起源

2.1.1 孝道文化产生的条件

2.1.2 孝道文化的特征

2.2 孝道文化的历史发展

2.2.1 商周时期孝观念的萌发及初成

2.2.2 先秦儒家对孝道文化的丰富和完善

2.2.3 秦汉时期系统化孝道文化体系的形成

2.2.4 政治化孝道文化的变迁发展

2.3 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

2.3.1 人贵惜身,立嗣勿绝

2.3.2 竭力事亲,尽心事亲

2.3.3 继述功业,显扬父母

2.3.4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 孝道文化在近现代的解构与重塑

3.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孝道文化

3.1.1 太平天国运动对孝道文化从摧毁到维护

3.1.2 维新派对孝道文化从认同到批判

3.1.3 资产革命派对孝道文化从否定到复古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孝道文化

3.2.1 五四时期激进学者对孝道文化的批判

3.2.2 新中国成立前现代新儒学对孝道文化的新释

3.3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孝道文化

3.3.1 国家政治力量对孝道文化的涤荡

3.3.2 民众对孝道文化的背离

3.4 改革开放以来孝道文化面临的困境

3.4.1 生存与发展基础的变化

3.4.2 孝道文化自身的不足

3.4.3 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影响

4 当代社会孝道文化的传承

4.1 孝道文化的传承价值

4.1.1 修养人格,提升品性

4.1.2 和睦家庭,和谐社会

4.1.3 激发爱国情怀,凝聚民族情感

4.1.4 强化家庭赡养的功能,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4.2 孝道文化的精华传承

4.2.1 养亲敬亲

4.2.2 及时尽孝

4.2.3 立身重责

4.3 孝道文化的传承路径

4.3.1 学校、家庭教育的传播推广

4.3.2 社会力量的推动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4.3.3 孝道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4.3.4 法律对孝道的约束与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最初作为协调家庭人伦关系的道德规范,教育家庭成员要自觉履行善事父母,尊祖敬长的义务。然而在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古代中国,孝道无法脱离国,其后经过儒学家和统治者的升华、外延、扭曲最终成为封建伦理道德。至此孝道不仅仅作为伦理学的核心,还演化为一个内涵丰富、绵延最长、地位至高、渗透力极强的文化系统,成为中国的基本文化。
  回顾反思孝道文化在古代社会的传承经验,不难发现孝道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生生不息,除了孝道文化自身具有很高的价值外,更多的是统治者的维护和民间社会的接纳吸收。历代统治者们利用强制力不遗余力地大力弘扬和推行,民间社会各个阶层对孝道文化产生广泛认同。但是社会不是停滞的,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封闭环境被打破,伦理文化氛围渐淡,传统家庭结构悄然解体,孝道文化的影响力趋于衰微。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势头日益猛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内部代际冲突时有发生,亲子的孝道意识淡化,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社会发展对孝道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本论文根据古代社会的变迁发展,分析了传统孝道文化的产生及其典型特征。并对各个历史时期传统孝道文化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重点探讨了传统孝道文化在近现代社会的际遇,尤其对孝道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让传统孝道文化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