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语篇中的认知隐喻研究
【6h】

经济语篇中的认知隐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2 Contents of the thesis

1.3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Comparison Theory

2.2 The Substitution Theory

2.3 Interaction Theory

2.4 Pragmatic Theory

2.5 Contemporary Theory

Chapter 3 Studies of metaphor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3.1 The Cognitive view of metaphor

3.2 Comment on the cognitive view of metaphor

3.3 Experientialism: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metaphor

3.4 Conceptual metaphor

3.4.1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3.4.2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 mapping

3.4.3 Image schema

Chapter 4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economic discourse

4.1 Metaphor in economic discourse

4.1.1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metaphors in economic discourse

4.2 Criteria for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4.3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economic discourse

4.3.1 THE ECONOMY AS A LIVING ORGANISM

4.3.2 THE ECONOMY AS WARFARE

4.3.3 ECONOMY AS A JOURNEY

4.3.4 ECONOMY AS A NATURAL PHENOMENON

4.3.5 The DAILY NECESSITIES metaphor

4.3.6 ECONOMY AS MECHANICAL ACTIVITIES

4.3.7 Spatial conceptual metaphors

4.3.8 CONTAINER metaphor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Summary of the thesis

5.2 Implications of the thesis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References

Publications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两千多年来,隐喻一直是西方思想史中的研究热点。过去,尤其是在文学领域,隐喻一直被视为一种修辞方法。20世纪30年代,理查德的“互动隐喻理论”首次涉及到了隐喻的认知特性,极大的动摇了早期的“修辞”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来自哲学、心理学、符号学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学者们也纷纷将目光转向隐喻研究。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一种新的隐喻理论。他们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在隐喻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并进行抽象推理。具体来说,抽象推理的过程就是隐喻映射的过程。我们通过源域的体验来认识目的域。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以后的隐喻研究奠定了基础。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强有力的解释力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具前景的工具。 本文基于各种隐喻理论尤其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则,分析和研究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本文把著名经济类报纸——《经济学家》作为主要的语料来源,收集了1990到2006年中有关中国经济报道的六十四篇文章,运用描述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阐释经济学家如何利用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理解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并进一步探讨了隐喻思维所反映出的不同的意识形态。 研究结果表明:隐喻广泛存在于经济语篇当中。经济学家们主要通过八种常见的隐喻来理解和阐释各种经济活动。这八种隐喻分别为:生物隐喻、战争隐喻、旅行隐喻、自然现象隐喻、日常必需品隐喻、机械隐喻、空间隐喻和容器隐喻。同时,通过对经济语篇中不同思想意识的探究和阐释,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自由市场概念,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语篇中的隐喻思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