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大气污染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6h】

山东省大气污染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3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4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大气污染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外部性理论

2.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大气污染变化与现状

3.1山东省大气污染监测内容变化

3.2山东省大气污染现状

3.3山东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点

第四章 山东省大气污染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4.1相关分析方法

4.2指标选取及分析

4.3山东省可吸入颗粒物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4.4 STIRPAT模型回归分析

第五章 美、英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5.2 英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六章 山东省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建议

6.1以污染治理政策为导向,合理运用行政手段

6.2利用法律强制作用,制定完善排放标准

6.3坚持发挥经济调控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4加大技术驱动力度,培育污染监控和技术创新长效机制

6.5鼓励民众监督,建立全民环保的新模式

第七章 结论、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气污染问题等环境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经济强省,同时也是受大气污染问题困扰的地区,山东省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大气环境方面的制约。鉴于此,本文通过STIRPAT模型对山东省大气污染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经济社会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计算出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具体贡献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山东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本文对山东省大气污染监测内容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特点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表明山东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存在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同时本文进一步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探讨山东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并根据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STIRPAT模型分析山东省可吸入颗粒物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并得出了各经济社会因素具体贡献度,分析发现人口、机动车保有量、房屋施工面积、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总量、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增加值等都影响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浓度,其中能源消费总量、机动车保有量、第二产业增加值对于山东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两国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乃至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出值得山东省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可以借鉴的措施和经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美、英治理经验本文对山东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包括行政手段、科技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公众参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希望能够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