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相关因素分析
【6h】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手术方法及人工晶状体植入

3.随访内容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

2.低视力发生率

3.术后并发症

4.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正及弱视训练

5.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功能重建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1-2006.1年于我院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年龄小于12岁、最佳矫正视力稳定1年以上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白内障类型、发现时间、手术年龄、眼部合并症、术后屈光不正矫正、弱视训练及并发症情况,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结果:196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完成随访,其中113例(226眼)双眼患者和83例单眼患者。双眼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为29.2.(66/226),单眼患者为74.7%(62/83),双眼与单眼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1.783,P=0.000)。双眼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与白内障类型、发现时间、手术时间、伴眼球震颤和斜视、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等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眼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仅与白内障发现时间、伴有斜视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9.1%(28/309),眼因未及时就诊造成不可逆性弱视;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为5.8.(18/309),眼为瞳孔阻滞性青光眼,14眼为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发生。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眼患病、伴有眼球震颤或斜视与术后低视力的发生密切相关,OR值依次为251.922,52.366,11.649;白内障发现时间在3~5岁组,5~8岁组,8~12岁组分别与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危险性关系密切,OR值依次为18.188,63.962,21.786。 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单眼患病与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的密切相关;伴有眼球震颤或斜视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白内障发现时间愈早,手术时间愈晚,病情持续时间愈长,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危险性愈高。后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定期复诊至关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