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6h】

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因素,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分别与总体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腰臀比异常的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方法:采用1∶2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青岛地区2006年调查时的1426位社区居民作为队列人群。2010年对该队列人群仅进行了血糖的检测,以2010年的血糖检测结果作为病例组的入选依据,病例组106例。按照居住地相同、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的原则,以1∶2的比例从该队列中为每例病例匹配两位对照,对照组共212人。用Cox回归拟合配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因素,运用相加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分别与总体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腰臀比异常的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结果:
   1、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x2=6.90,P=0.009,OR=2.03,95%CI∶1.19~3.46)、06年调查时处于肥胖状态(06肥胖)(x2=17.4,P<0.001,OR=2.82,95%CI∶1.72~4.62)、40岁时肥胖(肥胖40)(x2=9.18,P=0.002,OR=3.18,95%CI∶1.46~6.94)、最高体重时处于肥胖状态(肥胖max)(x2=10.9,P=0.001,OR=2.24,95%CI∶1.38~3.63)、腰臀比(WHR)异常(x2=6.51,P=0.011,OR=1.86,95%CI∶1.15~3.02)、高脂饮食(x2=8.87,P=0.003,OR=2.38,95%CI∶1.33~4.24)、高血压(x2=6.75,P=0.009,OR=I.93,9596CI∶1.17~3.17)、高脂血症(x2=6.05,P=0.014,OR=1.81,95%CI∶1.12~2.91)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关系(x2=6.14,P=0.046,OR=0.59,95%CI∶0.39~0.90)。
   多因素模型1的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1.81,P=0.026)、06肥胖(OR=2.58,P=0.005)、高血压(OR=1.35,P=0.012)、高脂血症(OR=1.52,P=0.022)、高脂饮食(OR=3.53,P=0.002)、EiR异常(OR=2.44,P=0.038)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体力活动则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关系(OR=0.57,P=0.031)。
   多因素模型2的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1.89,P=0.046)、高血压(0R=1.64,P=0.018)、高脂血症(OR=1.55,P=0.032)、高脂饮食(OR=3.53,P=0.004)、MR异常(OR=2.69,P=0.017)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关系(OR=0.63,P=0.022)。
   多因素模型3的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1.93,P=0.036)、肥胖40(OR=2.47,P=0.011)、高血压(OR=1.47,P=0.038)、高脂血症(OR=1.57,P=0.022)、高脂饮食(OR=3.52,P=0.002)、WHR异常(OR=2.67,P=0.02)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关系(OR=0.59,P=0.042)。
   多因素模型4的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1.84,P=0.025)、肥胖max(OR=1.56,P=0.039)、高血压(OR=1.51,P=0.028)、高脂血症(OR=1.55,P=0.012)、高脂饮食(OR=3.37,P=0.003)、WHR异常(OR=2.51,P=0.03)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
   2、2型糖尿病发病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调整混杂因素前,糖尿病家族史与06年调查时处于肥胖状态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1.81,归因交互效应(I(AB))为2.10,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36.8%,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为44.6%;控制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06年调查时处于肥胖状态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11,归因交互效应(I(AB))为2.42,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96)为43.2%,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为52.6%。
   调整混杂因素前,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61,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97,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96)为47.0%,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61.5%;控制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17,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17,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36.9%,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为53.9%。
   调整混杂因素前,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脂血症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06,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46,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96)为38.0%,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51.4%:控制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脂血症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53,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59,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96)为43.9%,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为60.4%。
   调整混杂因素前,糖尿病家族史与WHR异常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3.34,归因交互效应(I(AB))为2.48,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54.6%,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为70.1%;控制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WHR异常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4.98,归因交互效应(I(AB))为2.70,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61.6%,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为79.9%。
   结论:总体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脂饮食、腰臀比异常等因素能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体力活动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家族史与总体性肥胖、腰臀比异常、高血压、高脂血症同时存在时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