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亦儒亦仙——胡峄阳与青岛民间社会
【6h】

亦儒亦仙——胡峄阳与青岛民间社会

代理获取

摘要

胡峄阳是一位在青岛民间亦儒亦仙的历史人物。《竹庐家聒》及《女闲》是儒者胡峄阳家训思想的体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清初青岛社会发展的影响。它们顺应了清初家训发展的繁盛之势,同时也融入了胡峄阳的人生感悟。胡峄阳家训阐述了“谨防欲事”、“戒赌远赌”、“读书为乐”、“苦甜相伴”的修身之法,“择善相处”、“戒斗守法”、“趋吉避凶”、“恭谨谦厚”的处世之道,“饮食有度、宁神静心”的养生之方和“谨言慎行,避嫌守礼”、“勤俭持家,和睦内外”、“持贞守节,从一而终”的女教思想。胡峄阳家训也体现了中国布衣知识分子在明清之际“安贫守道”的时代品格,反映了清初青岛百姓求安全的社会心理、好赌的社会风气及受礼教束缚的女子教育状况,突出了胡峄阳“先防后教”的教育理念和通俗、富有意趣的语言风格。他的家训促进了胡氏家族的发展,对地域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教化作用,也为今天的家庭及乡村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胡三老爷”是青岛百姓崇拜的民间神灵,他的原型即历史上真实的胡峄阳。儒者变仙人,既是青岛民众根据“民间造神”的传统和清初青岛社会的境况进行选择创造的结果,也有胡峄阳精研《周易》,利用自身知识造福百姓这一原因。在没有封建势力介入的情况下,自康熙至今三百年来,胡峄阳在民众口耳相传的故事中“由人成仙”,成为百姓心目中“社会公正的维护者”、“民众安全的保护者”和“百姓生活的造福者”,对今天青岛百姓心理及生活习俗仍有一定影响。除此之外,今天的“胡三老爷”信仰出现了与狐仙信仰合流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