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
【6h】

政府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3 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4 研究方法

第1章 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学理分析

1.1 概念厘定与理论阐释

1.1.1 公民参与的涵义

1.1.2 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方式

1.2 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1.2.1 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

1.2.2 公民参与的现实依据

第2章 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发展情况

2.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案例分析

2.2.1 案例一:天津市供热价格听证会的“五宗罪”

2.2.2 案例二:“青岛种树”事件

2.3 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困境

2.3.1 公民参与主体意识淡薄

2.3.2 公民参与的表达成本过高

2.3.3 公民参与的制度化保障程度低

2.3.4 公民的参与机制不够健全

2.3.5 公民参与的范围和渠道较窄

2.3.6 政府信息不公开或不对称

第3章 构建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3.1 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3.1.1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

3.1.2 提高公民参与能力

3.2 转变政府职能,创立政府“多元化”治理模式

3.2.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3.2.2 实行城市社区的参与式治理,真正实现居民自治

3.3 发展非政府组织,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3.3.1 加快社会自治组织的法律建设

3.3.2 加强对社会自治组织的培育

3.3.3 加强对社会自治组织的引导和监督

3.4 健全公民参与体制,提升参与有效性

3.4.1 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4.2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3.4.3 健全听证制度

3.4.4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3.5 优化公民参与运行机制,保证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3.5.1 建立和培养公民参与的政府互动机制

3.5.2 健全和完善公民参与的政府回应机制

3.5.3 建立和健全公民参与的政府责任机制

3.5.4 加强和完善公民参与的监督机制

3.6 培育公民参与的政治氛围和环境条件

3.6.1 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

3.6.2 加强信息公开,保证公平参与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是指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公民个人或组织团体在了解有关政策信息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并试图借此来影响政府最终决策的行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是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根本途径。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因此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也越来越强。我国正在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向着民主化和法制化发展,而积极有效的公民参与也将作为重要手段在协助政府调控市场经济、进行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虽然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依然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参与的能动性和价值体现。因此通过对我国公民参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对策,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本论文首先交待了文章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这个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界定了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论述了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方式,并阐述了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其次,本文介绍了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并从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制度保障、参与机制、参与范围和渠道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在公民参与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在实际公共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和困境,分别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政府治理理念和职能的转变、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健全公民参与的组织载体、培育公民参与的政治氛围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探讨和提出了构建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