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胆囊排空功能与心理精神因素相关性研究
【6h】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胆囊排空功能与心理精神因素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研究对象

1.2仪器及量表

2方法

2.1 胃镜检查及活检

2.2 胆囊排空率测定

2.3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比较

2临床症状比较

3心理精神因素测评

4胆囊排空功能的测定

5心理精神因素与胆囊排空率相关性分析

6超声下胆囊排空特点

7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胆囊排空功能与心理精神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心理精神因素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同时探究胆囊排空的特点,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关系。
  方法:
  标本取自来我院内镜室行内镜检查的患者,采用胃镜检查和胃粘膜组织活检共同诊断的方法,选取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1例,和19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对照。所有受试者均填写一般情况登记表,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精神因素,在B超下分别进行空腹以及脂餐后的胆囊排空试验,记录胆囊最大长径、前后径、横径和胆囊壁变化,统计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以及空腹和餐后胆囊体积大小并计算排空率。
  结果: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为腹胀(64.5%)、腹痛(64.5%)、嗳气(67.7%)、烧心(61.3%)、反酸(51.6%),同时可伴早饱感(35.5%)、恶心(38.7%)、食欲不振(25.8%)、失眠(41.9%)等症状,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中存在心理精神因素比例(71.8%)明显高于对照组(42.1%),胆囊排空率(35.31±18.5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1.99±11.80)%(均P<0.05),且试验组中存在心理精神因素组的胆囊排空率(29.51±13.65)%,也明显低于不存在心理精神因素组(51.97±21.43)%,P<0.05,心理精神因素(SSS评分)与胆囊排空率呈负相关(r=-0.76,P<0.05);超声检测下最大长径变化、最大前后径变化和最大横径变化均与胆囊排空率呈负相关(r=-0.746、-0.382、-0.538),且横径变化对胆囊排空率影响(B=-18.77)最为显著,而胆囊壁变化与胆囊排空率之间无相关性(P>0.05);反流组HP感染率与非反流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流组HP感染明显低于非反流组(X2=5.632, P<0.05)。
  结论: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的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嗳气,同时可伴有早饱、恶心、食欲不振、失眠等;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显著心理精神因素的影响,胆囊排空率显著降低,心理精神因素可显著影响胆囊排空功能,可能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各种胃肠肽共同调控造成的,在临床治疗中应适当给予患者心理精神方面的干预,加强调节胃肠道及胆囊功能,有望研制新型药物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胆汁反流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超声测定胆囊体积变化时最大横径变化对胆囊体积变化影响最显著,而胆囊壁厚度的变化与胆囊体积变化无相关性,可能仅存在动力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